科大舉行工作討論會議 關注本澳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

出席會議嘉賓合照

《第四次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港澳特別報告》(以下簡稱: 《特別報告》)成果暨「十四五」時期澳門地區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工作討論會議前(10)日在澳門科技大學舉辦。科大副校長姜志宏表示,大學將加大力度引進人才,推動與國內科研團隊和單位的合作,使大學環境研究院快速成長,為澳門和大灣區建設提供一流的生態環境質量作出應有的貢獻。

會議邀請到國家科學技術部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主任黃晶,澳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行政委員會委員葉桂林,中聯辦經濟部副部長級助理張建華,環保局環境規劃評估廳代廳長梁婉芬,氣象局氣象處代處長劉英偉,中國國家氣候變化委員會副主任、清華大學何建坤教授,暨南大學劉紹臣教授,澳門科技大學副校長姜志宏講座教授、澳門環境研究院院長馬義兵等逾40位專家學者出席。

姜志宏

會議中,姜志宏表示,澳科大於2005年成立了「澳門環境研究院」,希望能構築起澳門環境研究的學術研究和産學研合作平台。為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國務院對粵港澳大灣區對標國際一流灣區生態環境質量的要求,大學將加大力度引進人才,推動與國內科研團隊和單位的合作,使大學環境研究院快速成長,為澳門和大灣區建設提供一流的生態環境質量作出應有的貢獻。

劉紹臣教授表示,《特別報告》充分評估了港澳地區氣候變化的證據,這些證據建立在氣候系統觀測和氣候科學理論研究的分析基礎上。過去百年,香港和澳門氣候變暖是明確的,極端天氣事件趨頻趨強,未來氣候繼續呈加劇變化的態勢。氣候變化對港澳地區的洪水災害、城市安全、水資源、海平面、人體健康等相關敏感領域產生了十分明顯的影響,總體「弊大於利」。未來氣候變化風險將進一步加劇。港澳地區現行的減緩、適應和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於兩地回歸前就已實施;回歸後,港澳地區不斷增加的區域合作給氣候變化的減緩、適應和應對帶來了新的機遇。港澳将繼續以空氣質量改善為抓手,倒逼減緩氣候變化,履行國家層面乃至全球在應對氣候變化的責任和義務,積極通過能源結構調整,實現空氣污染物和溫室氣體協同減排,提高能效,節約能源。粵港澳大灣區還應加強對海岸線和區域水域的保護及聯合研究,以提升整個區域的氣候應對能力。未來,《特別報告》建議加快綠色金融的發展,培養跨學科跨部門的開放和協作的文化,並加強氣候抗禦合作。

黃晶

黃晶介紹,為加強內地與港澳的科技交流合作,支持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第四次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特別增設了《港澳特別報告》。《港澳特別報告》系統評估了港澳地區氣候變化的基礎科學問題、影響、風險以及低碳發展的情況,提出了進一步推動港澳低碳綠色發展和適應氣候變化的發展策略建議,為未來港澳地區應對氣候變化相關政策制定提供支撐,為專家學者和社會公眾深入瞭解氣候變化提供參考。科技是應對氣候變化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黃主任期冀今後內地與港澳繼續加強在氣候變化領域的科技合作,拓展新的合作研究領域和內容,立足國家之所需,發揮港澳之所長,形成創新合力,實現多方共贏,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