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澳藝術家協力創作昆曲舞台劇《夢影·牡丹亭》

在上海視覺藝術學院舉辦的講座中,《夢影·牡丹亭》主創人員在現場即興演繹崑曲場面

10月24-26日,由澳門文化產業基金支持,澳門好時節文創有限公司出品,史上第一部講述湯顯祖到澳門所發生的故事的崑曲舞台劇——《夢影·牡丹亭》,在位於上海寶山區的「瑜音閣」戲樓首演。這場演出的創作團隊由上海和澳門兩地藝術家攜手合作,帶給大家對崑曲這一傳統文化的創新演繹。

在正式公演前,《夢影·牡丹亭》演員和創作團隊成員走進上海高校開展講座及預熱宣傳,分別去到上海交通大學及上海視覺藝術學院,與高校師生暢談國潮與崑曲的神奇碰撞,展示精致古老的崑曲文化,澳門中華崑曲文化協會大會主席李卉茵博士、江蘇省崑劇院陶一春老師、奚曉天老師擔任主講人,帶領高校師生走進崑曲的魅力世界。

滬澳聯動演出 將崑曲星火走向國際化

近年來,國潮興起,各行各業都開始了與「國潮」的時尚跨界。諸如北京故宮IP大紅大紫,「李寧」和「飛躍」等運動老牌走上了T台,傳統文化與品牌在時代浪潮裏華麗轉身,為時下的年輕人帶來了煥然一新的文化體驗。作為古老和傳統的戲曲藝術,崑曲也在國潮中開始了新的嘗試與探索。

在眾多崑曲戲目中,明代劇作家湯顯祖的《牡丹亭》最為大眾熟知。《牡丹亭》被譽為「臨川四夢」之一,是崑曲藝術聖殿中最為光彩奪目的瑰寶之一。四百年來,《牡丹亭》被無數藝術家演繹、翻拍、改編,並傳播到了世界各地,成為了世界戲劇文化中最為亮眼的一張中國名片。

本次演出的昆曲舞台劇《夢影·牡丹亭》,是由知名戲劇演員王珮瑜監制,一眾滬澳崑曲藝術家協力創作的國潮文化項目。《夢影·牡丹亭》融匯崑曲、話劇兩種舞台形式,結合當代影像化展示和燈光新媒體技術,讓最為傳統古老的昆曲,唱出了余音繞梁的新聲。其中,《夢影·牡丹亭》出品人李卉茵博士,身任澳門中華崑曲文化協會大會主席,一直以來對推廣崑曲這一傳統藝術不遺餘力。作為首個在中央電視台戲曲春晚演出的澳門崑曲愛好者、央視網「改變世界的中國青年」唯一演講代表,李卉茵曾在塞浦路斯中國文化周為總統及中國大師獻演,推動昆曲星火走向國際化。這次的正式演出,在她以及《夢影·牡丹亭》創作團隊看來,正是一次檢驗成績的答卷。

打造崑曲IP 加入大灣區元素正當其時

除了國際化之外,年輕化也是《夢影·牡丹亭》講座的宣傳主旨之一,10月15日,《夢影·牡丹亭》演員和創作團隊前往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文化創意產業管理學院舉辦講座「《夢影·牡丹亭》――湯顯祖的澳門歷險記」。在講座當中,幾位老師頻頻與學生互動,為了更好地向同學們傳達昆曲的美學特點,除了現場演繹昆曲《牡丹亭》的經典片段外,老師們還現場教大家昆曲的身段動作。陶一春老師展示了昆曲的唱腔,婉轉綿長,一唱三嘆,讓在座的學生意猶未盡。無實物的表演展現出了老師深厚的功底,在會場上多次贏得了經久不息的掌聲。

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辦的講座

10月21日,演員和創作團隊一眾成員再度出發,來到上海交通大學ICCI文創·書里,舉辦了『最藝術 | 感受國潮《牡丹亭》』講座,暢談國潮與崑曲的神奇碰撞,展示精致古老的崑曲文化,帶領上海交大師生走進崑曲的魅力世界。

作為《夢影·牡丹亭》的出品人和編劇,以及澳門崑曲推廣大使,李卉茵博士表示,《夢影·牡丹亭》不應該只是單單一個藝術創作,更應該在文創火爆的時代中,讓崑曲成為一個文化IP,以此為契機,飛入尋常百姓家,推動兩地經濟文化的發展。文化產業絕不僅僅只是一個傳統文化的情懷,它更多是將可持續發展的文化延伸、傳播。以澳門中華崑曲文化協會為例,經過李卉茵與多位誌同道合的昆曲愛好者共同努力,會員人數由最初幾人發展至如今有學者、學生、戲迷、文化工作者等數十人,協會以研習、保存、傳承、弘揚崑曲為基本,兼及推廣和普及中華傳統藝術文化。為澳門搭建中華文化及藝術的交流平台,與各地交流,共同促進中華文化的發展。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