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疑安裝新咪錶合法性 的士業界:堅決反對

為打擊的士違規問題,當局於去年6月3日實施「新的士法」,要求的士在18個月內安裝法規要求、且須由交通局許可的實體負責安裝的設備,包括計程錶(「咪錶」)、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錄音及錄影設備,即俗稱的「車載機」。惟自8月1日起陸續安裝「車載機」後,的士業界反映該系統問題多多,包括收費不准、網絡出現問題,導致的士司機收入減少,引致不少的士反對安裝「車載機」,截止目前仍有逾1,200部的士未安裝「車載機」。有在職司機昨晚趁當局舉行「的士車載智能終端系統業界講解會」,向傳媒反映,業界強烈不滿交通局要求各司機安裝新「咪錶」系統(即「車載機」),強烈要求保留舊有「咪錶」。澳門營業汽車工商聯誼會理事長凌世威期望交通局能與業界直接充分溝通後再實行各項措施,稱不希望透過傳媒、新聞才知道相關資訊。
交通事務局於昨晚7時半舉行的士業界講解會,交通局交通管理廳代廳長何振濤、治安警察局副警司岑志納、新利達資訊科技(澳門)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魏子傑以及深圳市銳明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產品經理張兵兵等代表出席講解並回答相關問題。現場亦有逾 60人出席,包括在職司機、的士業界代表等,現場的士司機不滿代表的回應,情緒高漲,多次打斷講解會,要求發表意見,高呼強烈反對交通局安裝咪錶。有司機反映,安裝 「車載機」後駛至橫琴口岸附近,經常無法登入系統,以及「新咪錶」常故障影響收費,質疑系統未成熟便要求司機安裝,相關損失要司機「買單」,批評將業界當成「白老鼠」。
魏子傑回應指,目前約800部的士已安裝「車載機」,至今收到12宗「車載機」設備出現收費異常事件,當中3宗屬人為導致,其餘9宗懷疑因脈衝信號不穩導致傳輸數據出現問題,公司現已訂製脈衝穩定器,將為已安裝「車載機」的的士分批安裝。他又解釋指,「車載機」系統或受到內地電訊公司干擾,已向本澳電訊商反映問題,電訊商亦作出優化,若未來連續三次登入失敗,系統會允許登錄,只作後台記錄。何振濤則強調,若經當局核查屬供應商失誤所致,當局一定會持續跟進,同時要求供應商負責和補償。
而安裝「車載機」需繳交5,000元按金及每月300元的維護費,有的士司機認為不合理。魏子傑指出,每月300元的維護費包括租金、維修保養費、電訊商費用,同時八年內不得調升金額,亦有相應罰則規定不能亂收費。
另外有「黑的」司機質疑,為何電召的士允許裝「雙錶」,甚至可以用一塊布遮擋另一部「咪錶」。魏子傑重申,電召的士與「黑的」最大分別是營運模式,電召的士是靠電召平台叫車,現時是按照交通局規定,一部的士只能用一只「錶」,強調現時電召的士僅用「舊咪錶」。
至於有司機指出,現時舊咪錶年年都需要驗錶,批評為何「新錶」不用驗錶?何振濤解釋,以前對咪錶沒有統一規範,因此需要對不同品牌的檢驗,但現時有一個統一的咪錶供應商,只得一款咪錶,影響車資收費變化,主要車型及輪胎尺寸,因為咪錶已經是統一型號,因此每款車型經檢驗後,其他相對應型號就不需要再驗。魏子傑稱,「冇驗錶絕對係謠言」,每台車、每個型號安裝時一定要在驗車中心「驗錶」,通過後用指定的參數裝在同一款車型上,如果出現車資有問題時,交通局會要求相關車輛去「驗錶」,若不合格是他們的責任,會有相關處罰。
亦有司機反映安裝「車載機」導致車輛出現各類問題,如收音機、車尾燈等出現故障。魏子傑回應,交通局有嚴格規定,每一部車均有嚴格規定,填寫所有安裝資料,且交車時會同司機詳細介紹如何使用「車載機」。他又指出,「如果部車在交接時有問題,我哋一定會幫你搞返掂」,他又稱其收到的消息是,交車一段時間,有一些車況同終端機無關,如司機所提的問題,也不會與司機爭拗是否與安裝有關係,「但係我哋最終係咪幫你解決問題,我哋冇推卸責任」,指這是個別事件,強調交接有相關程序,司機有責任去檢查車輛是否有問題。
質疑合法性 要求局長親自解話
多位在職的士司機表示,已經收集千名司機簽名,堅決反對安裝新咪錶。有在職司機表示,新咪錶問題多多,當局更寄信給持牌車主,稱若不安裝「車載機」將會被罰款三萬元,甚至取消其營運執照,質問交通局是以何法律根據去處罰車主及司機,又稱業界支持「裝錶」,是支持安裝「天眼」及「錄音及錄影」,並非安裝「新咪錶」,批交通局行政綑綁強加於司機。
有司機認為,現時的咪錶已經被其買斷了,屬私人財產,質疑交通局強制要求拆除咪錶去安裝車載系統是否合法,並表示已經向廉政公署作出投訴。甚至有司機要求交通局局長林衍新出來解釋,支持安裝的業界是何團體、是經過哪個權責部門批准更換咪錶,「要求5分鐘後出嚟,唔好匿埋後台做縮頭烏龜」,批評其邀請大家出席講解會,自己卻不出現是不尊重行業前輩、工會。
促先溝通再實行 冀交通局「唔好加多腳」
澳門營業汽車工商聯誼會理事長凌世威指出,安裝相關系統需繳交5,000元按金,在疫情下,的士業界與去年相比普遍僅有20至30%的收入,認為難以負擔該金額。他又指,業界以往都是經過新聞報紙才知相關消息,包括要收費、交按金等,希望當局與業界充分溝通後再實行各項措施,並非要業界透過傳媒才能得知所有消息。
凌世威又承認,他一直有關注「新的士法」,亦要求政府立例處罰違規司機,又要求增加錄音及錄影去保障守法司機,但「咪錶」從來沒有要求過,「當然,呢個係你哋(政府)附加嘅增值,如果做得好冇問題,但到今日連你自己都唔敢擔保,呢個系統係穩定嘅」。
他又反問,本澳電信營運商的跨域漫遊服務主要針對以往三千幾萬旅客,當局又如何令營運商放棄這高額盈利而去遷就的士司機,若沒法解決這個問題前,作為公開、透明的政府,應該接受大家意見,交通局未掌握成熟技術之前,可否保留舊咪錶,同時利用車載機的錄音錄影功能打擊違規。
至於交通局寄信給車主,凌世威指出,車載系統涉及龐大利益,假設這是收費系統,當局用一個行政手段綑綁私人機構,這是否合法,期望當局能公布所有措施前,「同我哋講清講楚」,不要令業界揣測,讓大家互相理解、明白以及溝通,特別在這個艱難時期,「希望交通局能夠體諒一下,唔資助唔贊助冇問題,唔好加多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