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代表家長遞信 促當局讓K1生恢復上學

林宇滔昨代表家長向社文司轉交簽名信

由於防疫關係,今學年有1,000多名未滿3周歲的K1學生受新措施影響而未能上課,近日,有470多名受影響的家長自發發起簽名行動,表達對該政策的意見,以及希望盡早獲安排上課的訴求。有關家長將簽名信,透過傳新澳門協會昨日向社會文化司司長遞交,希望能夠與社文司司長直接溝通對話,尋求更合理方式盡快讓所有K1學生恢復正常上課。另傳新澳門協會提出,希望衛生局能夠科學地調節防疫配套和指引,配合抗疫常態化下的工作。

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昨午代表有關家長,向社文司轉遞簽名信,反映家長訴求。林宇滔指,當局僅以學生是否滿3周歲作為能否回校上課的形式化防疫標準,不但未能做好疫情防控,也令學生家長大失預算和壓力倍增,更重要是未滿3歲的K1學生未能上學,家長必須安排不同照顧,盡管教青局及社工局隨即推出友善措施,但幼兒在托兒所內是不用戴口罩,若交由親友照顧也不可能避免到各類公眾場所,相對於學校有限度的人員接觸,未滿3歲K1學生不上學所面對的染疫風險,令幼兒實際面對的染疫風險較回校上課更大。在針對學習和教學進度上,此舉亦不利教學工作,他指出,幼童的學習差距主要在於學習能力而非年齡,KI學生年紀雖有數月的差距,但學校群體學習的氛圍,是讓他們逐步學習遵守規則,學習防疫要求的最好地方,同一班級的所有同學,一同由老師逐步教導防疫意識,比較在家教育更為全面,相反,按當局目前滿3歲才可上課的安排,K1各班經常會有插班生,令老師更難系統性地教育和管理秩序,令K1班級的防疫更難有效執行,年幼K1學生被分開復課對幼童心理衝擊也很大,故現有安排,無論對整體防疫執行,還是幼兒心理都更為不利。

家長提出,希望能夠與社文司直接溝通對話,尋求更合理方式盡快讓所有K1學生恢復正常上課。

傳新澳門協會提出質疑,當局一刀切以滿3周歲而非以年級作為復課標準的安排,實在是官僚思维和形式主義,對整體防疫只是徒添混亂;澳門目前已屬全球疫情最穩定的地區之一,衛生局應該按照目前情況,調節防疫指引,做好應急預案,應對本澳未來倘出現感染個案和相應的控疫方式,盡快全面恢課及恢復托兒所服務,而非無限期停止社會服務的運作。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