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軌東線設地底海底隧道共六站 關閘至氹仔碼頭只需15分鐘

輕軌東線概念方案
澳門輕軌東線方案顧問公司代表港鐵公司項目經理曾向強介紹輕軌東線方案,他指東線路線初擬全長約7.65公里,計劃設6個車站,車站及軌道均在地底。北面首兩個車站設於關閘和馬場北大馬路對開海床,再向南延伸至新城A區,沿A區中央綠廊設3個地底車站,經海底隧道連接新城A區及E區;列車到新城E區後將爬升上地面,與氹仔線高架橋結構相連,乘客可無縫換乘氹仔線。預計輕軌東線落成後,由關閘到氹仔碼頭只需15分鐘,有效縮減民眾往來澳門半島和氹仔的跨區交通時間。此外,輕軌東線主要以海底隧道形式興建,施工期間基本上不會佔用現有路面,建成後亦具備於惡劣天氣下運作條件。
輕軌東線方案作為第一條連接澳門半島和氹仔的輕軌海底隧道,大部分為地下線路。輕軌東線共分三段,第一段為澳門半島北面,設有兩個車站。輕軌東線車站入口設於沿線各住宅區及關閘口岸附近,由口岸步行兩分鐘到ES1站,乘坐輕軌東線到新城A區、E區及氹仔線。東線北面隧道將沿馬場北大馬路及友誼橋大馬路對開的海床下行,由ES1站連接至ES2站,關閘及東方明珠街附近會有行人隧道及出入口連接各站。
第二段則為北區沿海邊段,連接澳門半島至新城A區南端,設置ES3至ES5共三個地底車站,於新城A區的中央綠化走廊地底下運行,只有部分通風口及車站出入口位於地面,減低對景觀的影響。而第三段為連接新城A區及E區的海底隧道,在惡劣天氣下可提供跨海服務,新城E區的ES6站為輕軌東線的最後站點,將興建連接氹仔線的過渡段,由地底緩緩向上爬升,與氹仔線高架橋的結構相接,連接現時的輕軌氹仔線的氹仔碼頭站。
坦言氹仔線存在考慮不足有局限性 輕軌公司:東線未又具體造價
本澳輕軌工程一直為市民詬病,尤其工程及收益問題,澳門輕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何蔣祺指氹仔線是澳門輕軌推出以來的第一條線,坦言存在考慮不足,有局限性,特別是商業元素不多,「連設置如咖啡店等店舖都沒有空間。」但總結第一條線經驗,他認為東線是時候推出規劃,希望向公眾提交研究方案,通過諮詢會收集更多意見,如站點位置、走線等,盡可能考慮未來人流、空間下,設置一定商舖,以填補支出,但綜合考慮安全性及客流,相信不可能有大型商業中心。
關於輕軌線網落實與規劃,他稱,是按步驟一步步落實,過去是有提及在澳門半島上的規劃,但會按先後緩急及政府政策方向作考慮。他重申氹仔線已完成,已落實建造中的路線有延伸至媽閣,相信下周有石排灣線開始建設消息。他又引述運輸工務司長羅立文早前所指,要先完成輕軌氹仔線,接下來再按政府規劃,延伸至媽閣站,並啟動石排灣線工程建設。他透露橫琴線方案已有,正籌備興建中。
至於輕軌東線造價問題,何蔣祺稱,明白輕軌造價及工期為大眾關心問題,但澳門做隧道方面沒有足夠統計資料,因此澳門市場上在做這一類型工程難有較標準或肯定的造價。他舉例指,參照鄰近地區的軌道交通項目,比如北京3號線21公里長,每公里造價約10多億元;香港沙中線17公里長,平均每公里造價約40多億元等,相信特區政府可在這個基礎上,作出一個粗略的估算。
何蔣祺又稱,現時為初步規劃線網階段,下一階段會有初步圖則或規模,包括機電配套、站點大小等具體資料,技術團隊會對造價方面有一個較為準確的估算,但實際上的造價相信要待開標落實後的價錢。至於工期方面,初步估計是由開標動工後起計算,約五至六年時間,強調要待正式開標並落實動工才開始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