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琴新口岸開通 合作查驗、一次放行24小時通關模式

行政長官賀一誠出席橫琴新口岸啟用開通儀式
橫琴新口岸昨日正式開通,採用「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通關模式,保留原來蓮花口岸的24小時無間斷通關,通關初階段預計每日可處理共22萬出入境人次。行政長官賀一誠指出,橫琴新口岸的正式開通,具有三個方面重要意義,翻開了粵澳合作開發橫琴的新篇章,推動了澳門與珠海基建進一步聯通,展現了「一國兩制」強大的生命力。未來將加強與廣東、珠海合作,以新思維、新方式建設粵澳(橫琴)深度合作區,打造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合作區。
橫琴新口岸今日上午10時舉行通關儀式,下午三時正式開通。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行政長官賀一誠、廣東省省長馬興瑞、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鄧中華、中聯辦副主任嚴植嬋、外交部駐澳特派員公署署理特派員王冬、解放軍駐澳部隊政委孫文舉、武警廣東省總隊政委王亞東、海關總署廣東分署主任張廣志、國家口岸管理辦公室主任黃冠勝、國家出入境管理局副局長曲雲海等出席主持開通儀式。
賀一誠致辭時表示,澳門特區政府將以開通橫琴新口岸為契機,充分利用國家給予的支持和優惠政策,加強與廣東和珠海的合作,以新思維、新方式建設粵澳(橫琴)深度合作區,打造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合作區。

賀一誠又指,今年3月2日,國務院批覆同意橫琴新口岸澳方口岸區及相關延伸區的啟用和移交方案,口岸第一階段已於今年3月18日起正式啟用並適用澳門法律實施管轄。橫琴新口岸是繼港珠澳大橋珠澳口岸後,又一個採用「合作查驗,一次放行」新型通關模式的口岸,實行24小時通關。他指出橫琴新口岸的開通具有三個方面的重要意義,第一,翻開了粵澳合作開發橫琴的新篇章;第二,推動了澳門與珠海基建進一步聯通;第三,展現了「一國兩制」強大的生命力。
賀一誠又稱,未來,澳門特區政府將以橫琴新口岸開通為契機,依託橫琴這片熱土,充分利用國家給予的支持和優惠政策,加強與廣東、珠海合作,以新思維、新方式建設粵澳(橫琴)深度合作區,將澳門的特色和國際貿易自由港優勢,與橫琴的資源和空間結合起來,打造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合作區,在推動澳門產業適度多元發展的同時,與珠海互惠互利,為兩地締造更美好的未來。
馬興瑞致辭時則表示,橫琴新區是粵澳合作重要平台,肩負拓展澳門發展空間,促進澳門多元發展的重大歷史使命。橫琴新口岸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標桿工程,集設施「硬」聯通和制度「軟」聯通於一體,創新採用「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新型通關查驗模式,口岸通關從「兩地兩檢」變成「一地兩檢」,最快5秒可通關。粵澳口岸的日通行能力由 75萬人次提升至 90萬人次,極大提升通關效率,改善通關體驗。他認為,橫琴新口岸新旅檢區正式開通,必將更大程度促進粵澳互聯互通,為兩地人員交流和經貿往來提供更加方便快捷舒適服務,為橫琴新區開發建設注入強大動力,為全面深化粵澳合作,推進粵港澳的建設提供有利的基礎。
他又指出,在中央、廣東省和珠海市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口岸搬遷計劃在2018年10月獲國務院批准。2019年10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澳門特別行政區對橫琴新口岸澳方口岸區及相關延伸區實施管轄,有關區域分三階段交付澳門管理。今年3月2日,國務院批覆同意橫琴新口岸澳方口岸區及相關延伸區的啟用和移交方案,口岸第一階段已於今年3月18日起正式啟用並適用澳門法律實施管轄。
海關購置新型關檢設備 提升通關效率

保安事務局局長郭鳳美表示,橫琴口岸也是採用「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通關模式,並會保留原來蓮花口岸的24小時無間斷通關。通關初階段出入境大堂各設有24條合作自助通道,各有4條的合作人工通道,以及出境大堂有7條傳統人工通道,入境大堂有6條傳統的人工通道。另外出入境大堂亦都會有預留空間,因應日後通關的需求而增設查驗通道。

此外,在關檢工作方面,郭鳳美指海關新購置了一系列的新型關檢設備,如CT行李物品檢查系統、毫米波人體安全檢查系統等,亦在第一階段合共8條出入境車道安裝車輛自動通關設備。為進一步優化通關環境,未來亦會積極推動「跨境一鎖」快速通關系統,提升通關效率,同時達致有效監管及便利旅客通關。
珠海拱北海關監管處處長麥鴻毅則介紹橫琴新口岸推動智慧監管措施。他稱,橫琴新口岸配備了全國最先進的智能查驗設備,能快速對行李物品實現非侵入式的檢查,在數秒內快速識別毒品、槍支、彈藥等違禁品,並把相關行李自動分檢出來。亦有智能設備能第一時間獲取旅客的通關圖像,體表溫度,為口岸檢疫提供精準風險研判;也為廣大出入境旅客帶來安全、便捷及無干預通關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