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諮委多名委員關注食安及渠務問題

市政署市政諮詢委員會昨日在市政署大禮堂召開平常會議,市政署市政管理委員會主席戴祖義、副主席柯嵐等委員列席會議。多名諮委關注本澳食安衛生、渠務水浸以及公共設施等問題。
諮委黃淑筠、趙蘭瑛、羅錦焜等關注本澳食安問題。黃淑筠指出,截至今年5月31日「全澳食品場所」有6,677間,當中外賣店1,984 間,佔總數近三成,且受疫情影響,市民大眾比以往更習慣了叫外賣,不少專做外賣平台的食店應運而生,其處理過程、手法方式、環境衛生均只能靠局方抽查及《食品安全法》所規管,加上近日天氣炎熱潛在隱憂,她認為必須推進《外賣店登記制度》,並制定不輕的罰則,以儆效尤。趙蘭瑛則提出,根據現時法律或制度,並未有強制要求食肆必須要有員工持有「食品衛生督導員」的證書,多數按日常生活習慣對食物進行處理,在食品安全與衛生質素方面存在一定漏洞,有必要採取措施加以完善。
而羅錦焜就近期有氹仔外僱宿舍住宅單位疑改為非法食品加工工場事件,建議向住宅居民、大廈管理處管理員工,多加宣傳,或派發宣傳海佈,提供投訴渠道熱線,互相監察,持續打擊非法工場,以保障大家健康飲食。
另外,本澳已經進入颱風和暴雨季節,渠網關係到本澳在惡劣天氣下的排洪能力,是整個防災減災系統當中重要的一環,諮委梁鴻細以及李良汪等關注本澳渠務工作。梁鴻細建議,引入智慧渠務的概念,利用感應器探測各類水渠沙井的水位及流量,根據分析後知道一定範圍內的管道是否有堵塞或梗阻,加快人員進行檢查與維護。李良汪則認為,除了適時對渠網進行維護清理、優化渠務擴容工程建設、加強非法排污的執法與宣導外,透過科技輔助工作亦是未來應思考的方向,尤其前線渠務人員年紀漸長且招聘困難,在此情況下,除外判前線服務,在渠務監察層面亦應結合科技手段,以減省人力需求及提升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