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溥森指當局處理大廈僭建嚴重滯後
日前,高士德某唐樓單位露台僭建廁所,業主一直沒有拆除,工務局又表示已持續跟進中。市政署市政諮詢委員兼社會民生促進會會長陳溥森表示,此個案其實就從中揭示出政府部門處理樓宇大廈僭建物面對大量工作積壓的問題,也折射出因種種原因的影響,政府在處置歷史遺留下來(唐樓)舊建築僭建物政策與策略的滯後和無奈。
眾所周知,澳門現有各式樓宇建築有6,000多幢,但有30年樓齡或以上的商住及工業樓宇有4,838幢,其中7層以下的低層建築就佔3,500多幢,還附設有19萬多個花籠、雨篷、晾衫架、冷氣機架等大廈外牆僭建物,還有數以千計的天臺屋。在這些樓宇中,約有1,700多幢因長期缺乏維修保養,年久失修導致老化殘破嚴重,外牆飾面剝落、門窗滲漏鬆脫、消防機電殘舊,令大廈衛生治安環境惡化,社區生活素質下降,給住戶和行人安全帶來較大的潛在威脅,故有近60幢已被政府有關部門列入「優先維修」個案。當年,政府為解決大廈僭建物問題,就曾雄心勃勃地構想以祐漢和新橋兩個舊區作為重建先行試點,然而不知何故該計劃被一拖再拖,市民期盼年復一年,最後竟然胎死腹中。
陳溥森表示,低層樓宇有4,838幢,涉及住戶近3萬個單位,現約有1,700多幢已年久失修,內有近50幢已被政府有關部門列入優先維修個案。隨著時間的推移和風吹雨打,已日漸老化破損,有些巳搖搖欲墜,給住戶和行人安全帶來極大的威脅。對此,究竟是要強行拆除還是允許加固、翻新、維修?抑或任由自生自滅?政府說:任何翻新工程一經發現即清拆還原!結果現時的狀態是「凍結」。
他認為,現實的情況是,對新建築物發現的僭建處理,依法處理得較狠,較快,但對舊區舊樓歷史遺留的僭建物因目前數量龐大又暫無法可循,便出現了官民之間的僵持狀況:政府施政:進退失據;議員議政:左右為難;單位住戶:顧此失彼;社會與論:各執一詞。難題拖了一年又一年都破解不了。
陳溥森表示,對歷史遺留的僭建物處理,坊間早年就有長痛不如短痛的講法,冀採取一次性「特赦」解決舊問題再從新立法規管的建議,盡管此說存有爭議,但也不失為一條途徑,建議政府考慮。不然,僭建這個城市定時炸彈,始終會爆炸,引起重大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