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續支援措施不能缺

日前,政府相關部門公布首期「消費補貼計劃」中期報告,已有600,171名居民領取電子消費卡,佔登記人數超過 90%,人均使用額約2,481元。消費卡總交易額約為14.6億元,共產生約1,564萬筆交易,平均每筆交易額為93元,有約63%的消費補貼流入中小企。對於「消費補貼計劃」作為針對新冠病毒疫情推出的舒緩措施,相關的中期報告出台,有一定的評估意義。

當下由於內地疫情的不穩定,而整個涉及防疫的通關措施還是有堅持的必要性,所以,對於促進本澳經濟發展來說,目前還是只能寄望於促進本澳的「內需消費」。對於目前推動的「消費補貼計劃」,無疑是有助於本澳的中小企,尤其是對於餐飲和零售等中小企來說,相信更是產生「即時效益」,儘管如此,政府相關部門還是需要根據中期報告,進而完善相關措施。

事實上,在疫情環境之下,相信促進「內需消費」是一項艱辛工作,當下整體經濟環境並不理想,所以政府一方面需要做好各項「後手」準備措施,一旦「消費補貼計劃」結束後,應該如何應對;另一方面,目前在不能通關的情況下,本澳中小企更是有機會需要政府進行「支援」,否則,未來不排除有大批中小企在措施結束後出現「倒閉潮」的可能性。

中小企作為本澳重要經濟主體,不管是從就業環境,還是發展角度來看,都是作用重大。為此,政府相關部門不能夠僅僅作出中期評估,更需要制定後續的各項支援措施給予中小企,也只有這樣,才能給予中小企看到「生存曙光」,才能為疫後的經濟復甦打下堅實基礎。

子鋒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