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攤經濟」對澳門成效有限

國家總理李克強周一在山東煙台考察時到當地一個小區攤位巡視,公開推崇「地攤經濟」,強調「地攤經濟、小店經濟」是就業崗位的重要來源,是中國的生機。有總理公開推崇,一時之間「地攤經濟」和「擺地攤」成為了網上的熱門詞,大家都在手機微信朋友圈熱議,呼朋喚伴一齊去「擺地攤」,拼收入。

國內自新冠肺炎爆發以來,國家為了防疫,不惜採取「封城」「封國」的手段來防止疫情擴張和輸入,保住了國民的生命和健康,難免犠牲了經濟。現時無論國內城市間的交通往來,都未能全面的恢復至疫前情況,更不論國外的交通了。國內的生產正逐步恢復,但疫情帶來的人口失業、產品出口受阻等問題,無疑「擺地攤」可以挽救就業和刺激本地消費的補藥。那麼「地攤經濟」適合澳門嗎?

提到「擺地攤」必要考慮多個問題,首先牌照問題,澳門雖然有小販牌照,政府政策是讓這些小販自然流失,以取締這些歷史留下的流動牌照。其次,小販擺賣無疑會造成佔用公共地方,而且涉及噪音、排污、治安等問題,故此,並不能容許市民隨便在街上擺賣東西。再進一步,如果在仍在防疫時期設立專門的地方作為小販市集,這可能招來市民群集情況,這會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傳染風險。

澳門與內地最大分別是本地區以遊旅為主,並沒有工業產物,連手作文創業亦只是發芽階段,因此,即使政府允許設立小販市集,這只會是塔石藝墟翻版,澳門和內地城市不同,不能有樣學樣,筆者認為,澳門「地攤經濟」成效有限,與其花心思「擺地攤」,不如趁現時有空閒時間去進修一下,增強自己的競爭能力,待疫情過後可以大展所能來得實際些。

牛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