祐漢7群樓過半受訪不滿區內及大廈環境 街總建議完善垃圾收集配套

街總北區辦於今年4月初,對祐漢7幢群樓目前的居住情況及樓宇性質,以及住戶對祐漢區的環境衛生狀況及意見作了解。超過一半受訪者對區內及大廈生環境的評價為負面,由於有部分住戶將垃圾、大型傢私等棄置在大廈私人地方,例如樓梯口、走廊等,影響大廈的防火安全和衛生環境,引來蚊蟲和老鼠,尤以自住者對大廈衛生情況不滿意。街總建議,希望透過成立關注小組傳遞區內的衛生安全措施予各個住戶,以及加強對住戶及外僱的宣傳。

祐漢舊區7個樓群(康泰樓、吉祥樓、順利樓、興隆樓、牡丹樓、萬壽樓、勝意樓)樓齡普遍超過40年,面臨著環璄惡劣跟失修、環境衛生等問題,而舊區重建、都市更新一直未有落實,區內社區問題成死結。街總為了解現時居住在該7個樓群的環境衛生現況,於今年4月1日至10日進行區內衛生滿意度調查。共成功訪問1,546戶,佔該7個群樓約5成單位。

近年,市政署不斷加強祐漢舊區樓群周邊街道垃圾的清運和清潔工作,令整個舊區的環境衛生得以改善,有68.8%受訪住戶高度認同市政署的清潔工作;但有超過一半受訪者對區內及大廈生環境的評價為負面。由於有部分住戶將垃圾、大型傢私等棄置在大廈私人地方,例如樓梯口、走廊等,影響大廈的防火安全和衛生環境,引來蚊蟲和老鼠,以致普遍受訪住戶都不滿意現時大廈的衛生環境。雖然有部分居民亦會主動清理大廈的垃圾,但不是以定期進行的方式,因此,環境衛生無法得以保持清潔。

建議完善垃圾收集配套

79.4%居民處理垃圾方式主要使用社區垃圾收集站,有20.6%受訪者使用其他方法,包括路口行人垃圾桶、大廈樓梯底、街道後巷等,這些都是違例處理垃圾方式,即至少1/5的住戶會使用違例方式處理每日的垃圾,主因是垃圾收集設備不足;以勝意樓為例,某內街大廈門口設有垃圾收集點,但該內街空間較狹窄,垃圾蓋長期打開,垃圾經常滿溢,加上有住戶直接從樓上窗口將垃圾扔到垃圾桶,以致垃圾飛濺到地上,臭味四溢。另發現,普遍居民反映大廈天井有垃圾堆積、公共空間擺放大件物品等情況,由於舊區多為「3無大廈」為主,住戶胡亂擺放大件物品的情況嚴重,阻塞公共走火通道,存在消防安全隱患,是大廈普遍出現的問題。

調查顯示有389個單位表示為自住,佔959個成功訪問的40.6%,佔了是次調查中1,546個單位的25.2%,對於自住的住戶來說,相對傾向接收政府或街坊總會提供的資訊,但部份租戶,尤其是外僱,他們對有關大廈的環境衛生關注程度較低。另外,大量住戶為租戶,因此未能成立業主會,凝聚住戶討決策衛生及樓宇安全問題。因此,街總建議政府或民間團體推動有意向的住戶成立樓宇關注小組,將現有樓宇問題向政府進行反映,持續改善區內環境衛生,再將小組慢慢擴寬到租戶、商鋪層面,藉此凝聚街坊,推動居民關注大廈的環境衛生、樓宇安全等問題,以便未來更加容易推動居民進行樓宇維護或都市更新工作。

針對衛生問題,街總建議,加快《防火安全規章》修訂進度,賦予消防局執法權力,改善大廈內公共地方堆放什物情況。另建議,針對有不少不同國藉外僱居住,當局加強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工作,例如提供法律知識培訓、講座等,提高住戶對公共衛生的法律法規的認識,並且加強對有關罰則的宣傳、並配以不同語言,提高他們的守法意識。以及建議市政署持續巡查垃圾收集點、評估現時垃圾站的便捷性及容量。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