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司:八九月將公開諮詢夾心階層定義 政府有充足土地應付需求

黃潔貞、李靜儀、高天賜以及蘇嘉豪等議員關注本澳公共房屋的建設問題。

李靜儀和高天賜均關注政府如何利用收回的78幅土地,如何做好公共房屋設施的規劃。而蘇嘉豪則關注青年住屋問題,促請司長交代夾心階層公開諮詢的時間表和興建用地位置,以及經屋與夾心階層之間的關係。

羅立文回應表示,將於本年8月至9月展開關於夾心階層定義的公開諮詢,要先做好有關工作,後續工作需在釐清夾心階層定義後再展開。他又認為無需擔心興建夾心階層房屋的用地,因為政府共收回78幅土地共 69萬平方米,土地足以應付需求。

另外,李靜儀指私樓樓價太貴,令經屋申請出現恐慌性需求,政府應承擔更多責任。羅立文回應時指「啲屋係貴,我無話是係平」;但對於議員提到經屋法修訂案提到的問題,他認為法案仍在細則性審議,可在小組會繼續討論。至於議員高天賜認為經屋法修訂案建議個人申請年齡下限為23歲是歧視,違反基本法。羅立文重申不是歧視,而是政府選擇幫助的範圍及程度,所作出的立法選擇,他又建議高天賜有時間可以參與小組會討論。

危險品將建永久倉 年內加大垃圾分類回收網絡

在運輸工務司施政方針中提到環保工作是另一施政重點。議員吳國昌關注中途倉搬遷、危險品倉選址、污水處理廠等問題。羅立文表示,三個問題均會在日後的總體規劃中論述,中途倉仍計劃在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危險品倉則只建永久,不再建臨時。

議員馮家超則關注到位於氹仔機場大馬路旁的建築廢料堆填區早已飽和的問題。羅立文回應指,現時堆填區已不止堆高至23米,最高到25米。最高峰時期在2015年達到480萬立方米,去年降至250萬立方米。疫情期間政府開展大量路面工程,上月廢料入堆填區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一倍。

羅立文表示,解決方法只有一個,就是在85平方公里海域找新的堆填區,由海事及水務局與環保局負責。現有公司監察堆填區情況,政府亦一直找地方臨時堆放廢料,「邊度有地方就堆」。

環保局局長譚偉文表示,建築廢料管理制度會今年內實施。短期內會在路環石排灣地段及E1區臨時堆放部分已篩選的廢料。當局希望透過改良堆填區土質,盡量降低不同高度的情況,現時分十六個區改良。

針對堆填區下塌風險,已安裝儀器監察。廢料最高位置在海泥台,稍後會停用,以優先改良土質,挖走部分泥土,降低坡度。譚偉文又提到,疫情期間商業活動減少,焚化中心垃圾量由最高峰1,570噸降至1,200噸左右,當局會運送部分混雜建築廢料去焚化。

此外,譚偉文回應馬志成的生活垃圾徵費提問時表示,相關徵費研究在2016年開展,會因應結果在有條件的屋苑做試驗。強調生活垃圾徵費是實現污者自付的遠期目標,目前最迫切是建築廢料管理制度,繼而是危險廢料處理收費制度,當局會按部就班進行。

他續指,2019年的環境狀況報告會在今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公佈。回收業資助上,今年4月1日行政長官批示將回收業設備資助上限由原來的150萬調升至300萬,亦增加了29種機械種類讓業界申請。

譚偉文強調,今年會加大垃圾分類回收網絡,已邀請約600棟高層大廈參與乾淨回收計劃,佔全澳高層大廈約三分一。其他低層大廈會用加分站及團體合作做乾淨回收。

另外,今年和明年會增加幾個加分站,包括台山、永寧經屋及新口岸區,並會與環保團體在社區不同的地方設街站做分類回收推廣。當局今年1月起推出電子電器回收以來,反應良好,目前已回收約9,500件電器,其中大件電器約2,000件,3個工作日內上門回收的服務承諾亦達標。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