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司2020年度施政答問

行政長官賀一誠早前已發表「2020年度施政報告」,保安司司長黃少澤及一眾保安司範疇官員代表於4月29日列席立法會全體會議,就施政報告中保安司範疇回答立法議員提問。黃少澤施政方針引介時表示,保安司範疇在維護國家和澳門總體安全的工作中善於謀劃、敢於作為,推進革新民防管理,增強危機預防與處置能力,推動構建智慧警務體系,強化廉政管理,規範執法工作,優化管理服務和密切警民關係,實現高效安全治理。

黃少澤發言時將2020年保安司範疇工作歸納,分為九個篇章,分別為國家安全、治安穩定、民防安全、警隊管理、科技強警、警民關係、口岸通關、懲教重返以及青年培養。

國家安全擺首位

當中「國安法」作為保安司今年施政方針的開篇,黃少澤指出,今年會繼續推動維護國家安全配套法律的立法工作、設立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將依法全面開展有關維護國家安全的情報搜集、風險評估和具體個案的跟進工作,協助特區政府健全本澳維護國家安全體系,穩妥推進完善配套法制、管理體制和執行機制,持之以恆開展國安宣傳教育,確保憲法和基本法在澳門的全面貫徹落實。

引介中也提出,認真評估分析各類影響國家安全和澳門地區安全的不穩定因素,持續收集並分析涉及國家安全的情報。編製本澳網絡安全年度總體報告,為網絡安全委員會制訂網絡安全政策提供科學依據。繼續推動涉及維護國家安全配套法律的立法工作。在完成司警局組織架構調整後,推動設立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辦公室,並盡快投入運作。

至於即將設立的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辦公室,黃少澤介紹指,將由保安司司長擔任主任,司警局長任副主任,並由治安警察局長、保安司司長辦公室顧問、司警局副局長、司警局廳長等組成國安委秘書處。

融入灣區

近年灣區建設成為熱話,但打擊跨境犯罪仍不能隨之而忽略。黃少澤表示,保安司將會研究建立「大灣區警情通報平台」便於警方即時獲得區內發生的重大刑事案件或警情資訊,及早採取警務協作部署,進一步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的治安融合。

黃少澤指出,網絡犯罪的發展趨勢、犯罪集團運作的顯著變化、跨境犯罪風險的增加、海上及沿岸安全環境的複雜性,以及與博彩相關不法活動所帶來的不穩定性,對執法工作構成了挑戰;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對本澳經濟民生所造成的負面效應,以及由此衍生的各類社會矛盾,都爲本澳治安穩定和安全形勢帶來諸多影響。

他指出,今年將舉行「捕狼2020」聯合演練和網絡安全事故演練,以提高應對娛樂場突發事件及網絡安全威脅的能力。亦將持續深化與周邊地區執法部門的協作和聯動,開展聯合行動,遏止和打擊有組織及跨境犯罪。同時,透過粵港澳三地的反恐情報互換、聯合反恐演練,以及反恐培訓和考察交流,提升區域間警方的反恐綜合能力。與內地武警、海警及邊防部隊通力合作,從源頭堵截和打擊偷渡活動。

此外,為配合澳門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和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建設步伐,努力做好相關配套基礎設施。

黃少澤介紹到,橫琴新口岸將實施「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新型通關模式,除了建設自助通道、單櫃枱通道和枱並枱人工通道外,還預留了自助通道空間,作為日後更進一步優化通關模式的區域。對新口岸旅客關檢,粵澳海關將採用「執法互助,便捷通關」模式,合作推行「智慧海關、智能邊境、智享聯通」方案,實現智能化旅檢及貨檢,並透過推行電子關鎖,提高通關能力。

黃少澤又指出,青茂口岸聯檢大樓已於去年12月初完成結構封頂工程,當局已採購100條合作查驗自助通關設備,將適時安裝。為確保青茂口岸順利通關,澳珠雙方將建立日常溝通聯絡機制,合作進行設施設備的查驗、通關壓力測試及聯合演練。

而本澳每日有數十萬遊客、十幾萬內地外僱經各口岸進出本澳,黃少澤透露,當局將推出優化外地僱員自助續期服務、開通電子支付渠道及網上電子支付平台、擴展「清關易」服務範圍、自助清關服務等便民措施,持續改善服務質量。

智慧警務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體現了「電子政務」的重要性。黃少澤介紹,本澳將持續推進構建智慧警務體系,爭取在多個工作領域實現初步的智慧化運作,海關將於今年第二季實現本澳海域及沿岸的智能化安全監控。

將制定有關數據資料的採集、儲存、共享、應用和安全維護等通用技術標準,促進實現數據共享,繼續構建刑偵共享數據平台,以更有效偵查非本澳居民在澳犯罪的案件,充份運用警用數據資料提高執法和管理效率,同時依法切實保障數據及個人隱私的安全性。將繼續完善安全防控系統的佈局,適時引進先進刑事技術和設備,務求實現對各類不法活動更高效的預防和打擊效果。

當局將與個人資料保護辦公室保持溝通,確保利用人臉及車牌識別技術後台翻查「天眼」已攝錄影像的測試在保障隱私的前提下合法、有效進行,輔助警方打擊各類犯罪活動。將密切注視本澳關鍵基礎設施資訊網絡系統的安全狀況,加強網安中心對網絡安全事件的預測、監察和應對協調的能力。黃少澤又透露,由2016年起,1620支「天眼」分四期啟用。政府正策劃第五期、第六期「天眼」建設,合共980支。第五期有300支「天眼」鏡頭,希望2022年投入運作,擬在學校、巴士站等人流密集地區安裝;第六期的680支「天眼」鏡頭希望在新區、新建口岸及沿海安裝,用作防偷渡,預計2023年投入使用。六期合共安裝2600支「天眼」。

而司法警察局將制定雲端在線獲取電子數據的取證、檢驗及分析流程,確保在遠程電腦資料法證檢驗分析技術的合法性和專業性。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構建受理案件信息和業務流程的綜合管理平台,推進相關證據和檔案資料的電子化處理,保障電子證據的完整性及在訴訟中受採納及認可,促進電腦法證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

民防機制

黃少澤指出,構建由政府主導、社會多元參與的民防體系是現代民防工作的必然要求和應有模式,也是澳門應對「天鴿」風災和「山竹」風災得到的教訓和啟示。今年,將首先重點完成民防立法計劃,實現法制體制革新。按照革新後的現代民防體系模式,逐步落實法律規定的民防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就警察總局的法律法規中涉及民防方面的內容作出修訂,適時更新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的《民防總計劃》,以配合《民防綱要法》的順利實施。

進一步擴大民防工作的社會參與度,研究將民防架構成員經常接觸的專業團體納入民防系統的可能性。同時,透過與廣東省相關部門舉行應急管理聯動機制及核事故應急合作機制工作會議,進一步加強應急管理區域聯動合作。

繼續完善警察總局聯同保安部隊事務局與清華大學公共安全研究院共同研發的「應急指揮應用平台」(簡稱「應急平台」),在原有五個子系統基礎上,增加了會商系統、平台運作狀況的實時監測及微信小程式等功能。目前,正積極推動更多民防架構成員將相關系統訊息接入「應急平台」,以便在民防架構全面啟動時,各成員能及時掌握不同部門的相關資料。

對「應急平台」的資源管理子系統進行新的規劃,使民防架構各成員能自行報備各項備災物資及自行更新,將於該平台內增加民防志願者管理系統以及情景態勢系統等功能,以提升該平台系統的分析和預測預警能力。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