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和穩定疫後經濟 防止經濟出現硬著陸

經濟財政司一眾官員昨日列席立法會全體會議,就2020施政報告經濟財政領域進行施政辯論,司長李偉農在會議上引介該範疇施政方針時表示,今年經濟財政範疇整體的施政目標是「穩信心、紓民困、撐經濟、保就業」;而基本任務是,恢復和穩定疫後經濟,防止經濟出現硬著陸;部署和賦能未來發展,推動經濟適度多元,保護好特區成立以來得來不易的經濟基礎和發展勢頭。
李偉農表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今年4月預測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嚴重影響,全年環球經濟將急劇收縮3%。
本澳2019年旅遊服務出口所佔比重為73.4%,當旅遊服務出口一旦出現逆轉,經濟自然大幅波動。今年首兩月旅客入境人次同比下降56.9%;博彩毛收入今年首季同比下降60%。數據反映今年澳門經濟將無可避免地大幅下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澳門特區經濟今年將有雙位數字的收縮。
至於在就業統計方面,截至今年3月最新一期的總體失業率為2.1%,本地居民失業率為2.9%,就業不足率為0.8%,就業形勢仍然大體穩定,但變化隱憂不能忽略。
李偉農又勉勵,當前澳門的經濟雖然經歷風霜,但在困難及挑戰面前,只要保持信心,就是支持經濟發展以及戰勝危機的重要手段,終可迎來陽春。他又指,經濟財政範疇屬下部門會持續有序開展工作,落實施政方針的各項措施和部署,為保持經濟穩健發展和本澳民生福祉,作出最大的努力。只要大家同舟共濟,堅持信心,遇險而不動搖,一切皆變得可能。
分三個階段提振經濟
受到新冠肺炎影響,本澳經濟受創,當局推出多項經援措施,李偉農表示,當局將會分三個階段提振經濟,分別為一是齊心抗疫保元氣(抗疫階段);二是穩定經濟促內需(恢復階段);三是提振經濟擴客源(提振階段)。
針對抗疫階段和為疫後恢復階段作準備,特區政府依法動用財政儲備,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陸續推出一系列「減稅費、增消費、擴投資、撐企業」措施,以紓解廣大居民生活和中小企經營壓力。第一輪經濟援助措施將動用超額儲備389.5億元,主要用於刺激消費、加大投資和支援中小企解決資金短缺壓力。
而第二輪經濟援助措施,涉及136億元,按照兼顧普惠性與針對性的思路,分為6個專項援助計劃,惠及對象包括僱員、商業企業主、從事自由職業者和居民等不同層面。特區政府在百億抗疫援助專項基金內,也預留了32億元為提振經濟階段提供財政資源。
在第三階段「提振經濟擴客源」工作上,將結合旅遊局轉至經濟財政範疇的契機,整合旅遊與休閒度假資源,從旅客招攬上著力,包括在客源結構、消費特徵、留宿與不留宿等因素研究針對性措施,為本澳的經濟活動注入新動力。同時,當局正透過跨範疇協作,共同研究透過推動本地文創業界和旅遊業界合作鼓勵旅客多住一晚,多玩一天,留澳過夜消費。
豬肉價高涉供應失衡問題
此外,議員林玉鳳及高天賜關注消費卡使用問題及相關數據運用,李偉農回應指,政府會收集居民的消費傾向來檢視措施是否真正能夠提振經濟。政府在消費卡上投入22億元,現已有超過65萬名居民登記,估計會有19.4億元投入市場,希望居民三個月內用完。他又強調,電訊服務不可使用消費卡,有關的推廣計劃已越線,當局亦會稽查不符合規定的活動。
亦有多名議員關注本澳物價問題,尤其是豬肉及燃油價格。李偉農指,本澳物價指數最高為2008年,當時指數為8.61,而近年則回落到3左右,現時物價相對溫和。他又指出,豬肉是特別情況,因受豬瘟影響,其影響由2018年尾已開始,現時因廣東供澳豬場不足,由原來10家變成只有1家,而鄰埠亦與本澳在爭同一批豬;同時現時豬隻均出現「唔夠稱」情況,他稱最「穩陣」的豬隻重量是160司馬斤左右。他續稱,現時本澳最主要是面對供應失衡問題,市政署已向廣東省相關部門積極溝通,冀在中轉場方面能有突破,令省外豬能運到廣東省。
他又分析,出現時豬肉價格昂貴是由兩種原因加疊造成,分別是「求大過供」及「唔夠數」,因此價格必然會波動;但強調目前市場是有足夠冰鮮豬和急凍豬,市民可作其他選擇。冀當外省豬能來澳時,可能價格未必會有明顯回落,但當供需得到平衡後,加疊的被動情況可得以減少。
就業形勢大體穩定 變化隱憂不能忽略
受到疫情影響,本澳首季整體失業率升至2.1%,本地居民失業率為2.9%,就業不足率為0.8%,就業形勢仍然大體穩定,但變化隱憂不能忽略。關於青年工作,經濟財政範疇的政策思路是扶助青年做好自身生涯規劃,而不僅僅是職涯規劃。我們鼓勵青年創新創業,但也要讓年青人認識到創業的風險,認識自身的特質是否適合創業。當局除繼續推行一系列支持青年發展的活動措施外,今年內會通過跨範疇的協作,在校園開展職業素養、工匠精神、創新創業的輔導和認知等活動。
李偉農又指,1月22日至4月24日,有1,593名本澳居民持解僱信,向勞工局申請三個月,每日最高150元的失業津貼,他希望為失業人士申請津貼外,亦期望能為他們轉職和轉工作。截至目前為止,勞工局成功為769名失業人士轉職,主要涉及建築業、零售行業等。至於放無薪假的情況,他表示,勞工局共收到三間企業的137名僱員同意放無薪假,又強調,放無薪假需要僱主僱員雙方同意才可以達成,若果僱員是在不自願情況被放無薪假,呼籲要找勞工局求助。
李偉農介紹,勞工政策方面,對於受疫情影響的僱員,除了在經濟上作出針對性支援外,更會加強有助配合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以及有助澳門居民增強就業與晉升機會的培訓工作,同時在就業配對和轉職安排上將加大力度。
另一方面,打擊黑工、職業安全和不斷優化勞動法律法規的工作,也不會因經濟環境變化而有所鬆懈;同時,會優化外僱退場機制。
優化外僱退場機制
議員蘇嘉豪追問青年就業情況,李偉農表示,估計今年將有7,900名新畢業生進入職場,面對今年就業環境與去年不一樣,為協助青年就業,政府正接觸大企業、公共企業等,希望企業能提供三個月的實習體驗,讓畢業生接觸不同企業文化、職位,從中製造機會讓僱主選擇適合的畢業生就業,讓青年了解就業方向。李偉農指,「讀嗰科做嗰科可能是最理想,但讀嗰科做不同行業可能是新出路」,認為青年現階段將危機看成機會,對人生可能是一個體驗。
議員李靜儀和梁孫旭則關注本澳外僱退場機制,李偉農強調,外僱是作為本地人資不足的補充,當經濟發生變化,外僱是有退場機制,職位留給本地人。但澳門經濟體系不可能單靠本地勞動力支撐整個產業,需要外僱支持。
他又提到,部分職位本地人不願從事如餐飲、執房等職位,現時有的職位空缺,包括飲食業、保安、執房等,但本地人也不作為就業首選,他希望大家有接受新工作的心理準備,「當工作環境改變下,能夠細水長流的就是一份工作」。
另外,議員黃潔貞關注勞動關係法修法等議題,李偉農表示,產假、侍產假、疊假先作階段性調整,勞動關係不一定非黑即白,有時可以兩全其美,找最大交集,調整勞動關係法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