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 突破澳門空間狹小制約

為推動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當局思路是要在產業結構上作出改變,把過往以旅遊業為龍頭的垂直多元適度加入其他產業的橫向多元。

李偉農表示,特色金融是現代金融業的其中一種,澳門現代金融除了傳統金融業外,尚有科技金融、跨境金融、消費金融、債券融資、財務管理、融資租賃、人民幣清算、國際結算等服務。他又指此類金融並非遙不可及,可在民生、社會及區合之間應用,有好大發展空間。他又表示,中央推出的惠澳政策措施曾提到,內地灣區居民可以購買澳門銀行理財產品,而澳門居民也可以購買灣區銀行的理財產品,他希望銀行業界可以向這方面想一想,那些理財產品可以迎合內地居民需要,投資除了北上也可以南下。

議員葉兆佳針對「建設跨境人民幣結算中心」向司長問及在推動跨境人民幣結算中心建設方面有何具體舉措?李偉農回應指,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是目標,希望利用澳門制度及地理優勢,為國際經貿往來和跨境交易產生的人民幣支付提供結算服務,如內地與東南亞國家和葡語系國家的跨境投資和貿易的業務,進行人民幣兌換、結算等。同時,鼓勵葡語系國家企業購買更多內地產品,並以人民幣進行結算。他希望金融業爭取更多跨境人民幣業務,豐富跨境人民幣結算中心內涵,並擬探討提高流動性指標的監管容忍度。

李偉農又介紹,未來會加快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透過利用不同的政策措施,鼓勵企業及創業者善用大灣區市場和資源優勢,以突破澳門空間狹小的制約。他表示,有研究指出,內地的中藥市場規模將達到5,806億元人民幣,中醫藥最大的市場就是祖國。未來,中醫藥產業會在重視成本效益的前提下,會加快產業化發展,並重點開拓海內外市場。

開拓內地市場,為本澳的中小企業和年青人創造新的發展機會和更好的發展空間,最大的平台便是粵港澳大灣區。未來會透過不同的政策措施,鼓勵企業及創業者善用大灣區市場和資源優勢。李偉農又稱橫琴就在澳門旁邊,可助澳門最直接和最有效進軍粵港澳大灣區市場,未來的努力方向便是加快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以突破澳門空間狹小的制約。

此外,李偉農又透露澳門青創孵化中心已與八個灣區城市中13個孵化中心簽署10份合作協議,累計共有273個本澳團隊進駐,累計45人次參與「專業顧問服務互換計劃」。由「中葡青年創新創業交流計劃」推出至今,已有55名青創人士完成「交流計劃」,主要從事商貿服務、文創及科技等新興行業。

議員區錦新針對橫琴作為「橋頭堡」來推動本澳的產業多元表示質疑,李偉農回應時強調,不應對澳琴深化合作持有偏見,而是要看橫琴能夠提供什麼支持。他指出,政府一直強調本澳要融入大灣區,是因為大灣區面積多達5.6萬平方公里,亦有多達7千萬人口的市場。由於本澳的空間不足,長期制約本澳的發展,尤其是居住及產業的發展,而橫琴有足夠空間,卻欠缺政策。

李偉農強調,未來澳琴合作並非採取現行模式,特區政府將向中央爭取政策,令到橫琴適用本澳的商業活動及習慣,並達到稅務共享,以惠及企業、就業及居住空間。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