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醫保有助解決老年化醫健問題

據澳門城市大學的研究報告指出,2019年澳門特區仍處於「老齡化社會」階段,2026年會進入「老齡社會」,2036年後會進入「超老齡化社會」,研究者指單純為長者提供簡單的照顧和援助服務已不足夠,建議未來應將現階段零散的政策措施儘快實現機制化和系統化,並建議在公交、醫療、長者住屋政策,和推動長者再就業等方面著手。

老齡化最大的問題在於醫療保健,多年來社會要求政府推行全民保健制度呼聲很大,但政府似乎對全民保健有所憂慮。前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回應議員提問時指出,澳門的醫療水平獲世界衛生組織認可,他對澳門的醫療水平有信心,認為若推行全民醫保制度,澳門醫療總開支將由94億元暴增至230億元。由譚俊榮的說話,可以理解兩點:(一)澳門醫療水平高,市民不用到其他地方就醫;(二)推行全民醫保會令政府付出一倍多公帑,認為使大咗。

筆者認為以上的理解全部都是錯誤。首先,澳門醫療水平高低與否,只是市民決定在不在澳門治療的其中一個選擇,並不是必然的。如果實施全民醫保,市民可以自由決定醫保所覆蓋的地方就病,那就不單限於澳門,而是可以去到內地、香港、台灣甚至歐美,如果他們選擇在外地就醫,反而減輕本地的醫療負擔,對現時澳門有限的醫療資源有利。第二點,政府每年花在醫療方面的開支約100億元,除開68萬澳門居民,每人平均一年享14700元醫療費。按照這個費用可以買到市面上一些保險公司的15年醫保儲蓄計劃,人壽保障至100歲,當中包含危重病醫療費報銷及數十萬元保障儲蓄,起到既有醫療保障,又有儲蓄養老的作用。政府倘實施全民醫保制度,只不過等於將醫療開支為全民買醫保單罷了,屆時市民可以自由選擇那裡醫病,這樣減輕了本地醫療軟硬件措施的要求,變相減輕政府背負的醫療重擔。

牛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