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民大呻因疫情失業 勞工局:有足夠職位滿足需求
特區政府昨日公布第二輪疫情經援措施,但受惠群體並沒有涵蓋外僱和無報稅人士等市民,當局指援助基金首要優先考慮照顧澳門的居民,並希望僱主在優先照顅本地僱員的前提下也對外僱作出一些關顧。至於本澳失業率上升,有市民表示「搵唔到工」,勞工局回應指本澳現時有42,885個職位空缺,強調本澳有足夠職位滿足需求。
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表示,澳門居民面對的困難是前所未有的,政府必須解決問題。百億的援助基金首要優先考慮照顧澳門的居民。在企業援助方面,當局會盡量作出援助,支援解決一些租金問題,但與此同時,也希望僱主在受惠之時也要多關顧僱員。
他又指,外僱也是澳門的主要勞動力,在這段困難時刻他們為配合特區政府的防疫工作付出了不少。相關的職介公司也開展了一些安撫的工作,所以,希望僱主在優先照顧本地僱員的前提下也對外僱作出一些關顧。至於無報稅的人士,因無履行義務,不應該主張權利,李偉農強調報稅是履行權利的前提。
此外,受疫情影響,有不少勞工因此而失業,大呻「搵唔到工」。勞工局局長黃志雄表示,局方每天持續不斷協助居民進行就業轉介,本年1至3月的就業轉介個案為5,948人次,成功轉介的有696人,主要涉及建築業、零售業。
在今年1至3月求職人數有5,870人,包括在職人士,而職位空缺有42,885個,而對接職位要僱主僱員雙方同意條件才能成功配對。黃志雄解釋逾4.2萬個職位空缺是全澳僱主提供的職位空缺,舉例部分職業比如「執房」是本地僱員不想做;當局分析能轉介的職位約6000個。
他又指,目前正開展的帶津培訓有340個名額,包括泥水、油漆、燒焊、助理管工等課程,每個課程一般為80至100小時,待學員完成課程後,勞工局會為其進行就業轉介。下周開展第二期「帶津培訓」,包括中西式烹飪、酒店前台管理等,有需要人士可參與培訓考慮轉職需要。
而李偉農則表示,勞工局在安排具有技能的建築工人作就業對接,成效不錯。他指出,在第一次補充預算中,特區政府有136億元投資在261個大型基建項目上。此外,P地段有多間公司有涉及100億的投資,這些工程將逐步開展,因此該行業就業額是充足。同時,他呼籲失業的人士給自己一個機會去學習不同技能,讓自己開拓發展,積極參加政府的帶津培訓,相關的市場職位是足夠的。
至於社交網上有指外僱搶本地居民「飯碗」,黃志雄強調,外僱是補充人力資源不足,當企業的工作職位不足以予所有僱員時,必須要先與外僱解除工作關係,留職位予本地僱員。他指,掌握不到疫情期間外僱被解僱的數字,但根據「聘用外地僱員法」,聘用外僱須確保本地僱員優先及持續就業,他又重申,疫情期間,當企業工作職位不足時,僱主應首先考慮與外僱終止合約期限,先辭退外僱;若本地僱員及外地僱員認為權益受損,可向勞工局反映及投訴,當局依法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