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促研究燃油產品可加可減機制

群力智庫反映,本澳燃油產品進口價到零售價格差距大,長期存在「加快減慢、加多減少」,由2019年1月至今,無論是車用的鉛油、柴油,還是家用的石油氣,相關產品的進口價格與零售價格差距均約為2至4倍不等,而且從其零售價格的變化波動之中發現整體基本是呈一直上升的趨勢,出現降價的次數不多,甚至不降反升,反映出燃油市場不但未能貼近國際油品價格市場,而且存在不合理運作。群力智庫促請政府,明晰燃油市場的規管責任,透過成立專責部門進行燃油價格的監控,並制定相關政策、標準、健全相關管理制度,確保監管政策措施落實到,以及盡快研究石油產品的可加可減機制。

本地燃油產品出現不跌反升的脫軌現象
群力智庫政策研究部副部長梁彥邦反映,本澳燃油品市場除了價格調整長期的「加快減慢」 「加多減少」,即使平均進口價有所跌幅,相關差價或跌幅卻並沒有反映在零售價上。他舉例,由今年1月初每桶約67美元跌至3月19日每桶約25美元,跌幅約6成,同期國際成品油價格方面有約每桶40多美元跌幅。然而,本澳油品價格一直未能合理地反映國際原油價格的調整,例如今年燃油供應商曾作出6次零售價下調,其訂價仍然與國際調幅步調不一致,甚至出現不跌反升的脫軌現象,石油產品現存著進口零售價格差距大,相關差價利潤最高更達到 4 倍,政府豁免的燃料稅項未能回饋居民身上,長期「加快減慢、加多減少」,居民任由宰割,議價能力低、價格居高不下等問題,對居民的生活壓力百上加斤。
促多管齊下令價格回落
群力智庫副理事長張淑玲批評,導致長期存在上述問題的原因在於監管法律滯後,建議制定《公平競爭法》、《反壟斷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規範市場當中的不正當競爭行為,保障消費者的合理權益,加強居民在消費行為中的議價能力。
她又指出,鑑於本澳燃油市場目前僅按照職能由各個政府部門進行分管,由於部門各自為政,缺乏整體統籌,導致整體上對燃油市場的規管較被動,政府難以針對性地對燃油市場整個運作作頂層的研究、監察和制訂政策,使得在推動燃油市場有效競爭上困難重重。因此,建議明晰燃油市場的規管責任,透過成立專責部門進行燃油價格的監控,並制定相關政策、標準、健全相關管理制度,確保監管政策措施落實到位;同時把石油燃料納入公共事業,加強資訊透明度,把國際原油價格、燃油產品的進口價和零售價等進行分類比較和分析,引入新的經營者,打破市場壟斷,儘快研究設立適合本澳的石油產品調價機制,研究石油產品的可加可減機制,建議參照內地《石油價格管理辦法》,形成成品油價格機制正常調整,該升則升,該降則降,為本澳的油品價格調控訂立機制和準則,例如根據國際市場原油價格變化,按一定的工作日和時間作調整、合理規定零售價格的利潤百分比等,避免油品價格與國際市場脫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