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局稱大型酒店能集中管理

應變協調中心表示,由3月17日開始派包車到香港國際機場接載澳門居民和學生,至昨日共接載1,341人,透過系統登記回澳的人數至今則有2,075人,當中八成至九成為學生,其他為外遊或在外地工作的澳門居民。
另外,有大型酒店綜合體表示願意履行社會責任,將酒店借用給政府作指定醫學觀察酒店,旅遊局執照及監察廳廳長陳露表示,選用醫學觀察酒店需作多方的評估。她指,假如醫學觀察酒店位於是綜合體内,不會完全封閉整個綜合體,會研究分割式的運作,將綜合體内店鋪所受的影響減最低。而且大型酒店綜合體内是有很多通道,對於願意參與成為指定酒店的綜合體,該局會做一些可行性的研究,至於相關酒店的名稱,基於這些酒店都處於不同狀態,每家酒店的情況和狀態都不同,因此暫不能公佈相關名單。
陳露進一步補充,作為酒店發牌部門,是備有相關酒店的建築圖則,了解每間酒店的基本情況,所以內部可以作出初步的評估,由於評估需要一定過程,所以並不是旅遊部門不願意公佈酒店的名單。另外,因爲醫學觀察酒店不能過於分散,這會加大管理困難,所以暫時不會優先考慮小型的酒店,當然亦衷心感謝小型酒店的支持。
對於預計還有幾多海外居民會返澳?陳露沒有正面回應,她表示,在高教局系統已經登記的居民(未返澳)還有700多人,這些居民有航班信息,是相對肯定會返澳的,但人數每日都有增加,要到3月底才有具體數字。她又指4月開始有較多的航班開始停航,其他國家及地區亦會實施不同措施較少人員流動,至於是否返澳,陳露指海外居民需要自己慎重考慮自己情況再作出選擇。
至於當局是否需要借/租用更多酒店,甚至大型綜合體酒店作指定醫學觀察地點。陳露指疫情不斷變化,當局絕對要預備更多酒店作指定醫學觀察地點,而現時指定酒店分散,衛生當局職員收取樣本需跑多個地方,若能集中管理,對於社區安全是最好的方法,而且醫生跟進隔離人士的健康狀況相對容易,因此不希望醫學觀察酒店分散。亦要有一個準備,居家隔離或存在風險,當局在評估之下,可能會送更加多人士到酒店隔離保障社區安全。
陳露又補充,就當下的情況,與衛生局的溝通及判斷,考慮是否需要接送更多人士到酒店作醫學觀察,以確保該等人士與社區有所分隔。旅遊局強調,入住醫學觀察酒店的人士不一定是患者,他們應該得到大家的關心和照顧,不應被歧視。當局只為社區安全才把這些人暫時分隔,並希望提供合理的條件支援他們。
但究竟仍需多少數量酒店作隔離設施? 仁伯爵綜合醫院醫務主任李偉成表示,隔離設施需求要視乎入境人數的數量而定,但看到目前航班的數量已越來越少。他又解釋,其實目前第一間隔離酒店的住客過再幾日便會完成隔離,屆時相關的酒店房間便可騰出讓新一批隔離人士入住;因此他認為,若然酒店願繼續借出作醫學觀察,隨著時間推移,需要更多酒店的壓力是會降低,因為酒店是可循環再用。
而截至目前在九間指定酒店進行醫學觀察的人士共有2,076人,當中包括1,873名澳門居民,203名外僱和旅客。另在社交媒體有人提出擔憂醫學觀察酒店的運作,陳露強調,醫學觀察酒店為全封閉式運作,封閉所有通道會,消防通道則有保安人員把守,酒店門口由警方駐守,住客是不能離開房間。
另外,特區政府由昨 (26日) 起,借用位於澳門半島 (外港填海區9街)、擁有144個房間的御龍酒店,成為第10間用作醫學觀察的指定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