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撥近三百九億元超額儲備填財赤

特區政府因應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推出一系列經濟援助措施,包括多項稅務減免、消費補貼計劃、中小企業援助計劃及利息補貼計劃等經濟援助措施。疫情對博彩業及旅遊業影響最大,政府調低了今年全年博彩稅收入預算至1,300億元,由於該系列措施都令公共財政收入減少和開支增大,在公共財政預算收入不足以應付開支的情況下,預計今年將會出現預算赤字。為此,政府向立法會提交修改《2020年財政年度預算案》法案,建議使用財政儲備中約389億5千萬元的超額儲備,以填補相關財政缺口。

立法會一般性討論及通過修改《2020年財政年度預算案》法案

立法會昨日召開全體會議,由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引介修改《2020年財政年度預算案》法案。

受疫情影響旅遊業和博彩業,特區政府綜合評估後,預計本年度博彩毛收入將下降一半,由原來的2,600億下降至1,300億,其中,上半年預計為500億元,下半年若內地自由行重開,博彩毛收入預計可達800億元。另一方面,因應疫情影響,特區政府推出一系列經濟援助措施,包括多項稅務減免、多發放1次醫療券、實施消費補貼計劃、豁免住宅及補貼企業商號3個月的水電費、豁免政府出租並作經營用途物業的3個月租金、推出中小企業援助計劃及利息補貼計劃等,這些措施都會令到公共財政收入減少和開支增大,在公共財政預算收入不足以應付開支的情況下,預計今年將會出現預算赤字。為此,法案建議使用財政儲備中約389億5千萬元的超額儲備,以填補有關財政缺口。

法案建議的預算修改,主要包括兩個部分:

1、因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需要而作出的預算修改,主要涉及各項疾病防控和經濟援助措施,以及部門和機構原定活動和工程項目的增減;

2、配合第5屆政府施政的預算增加,主要涉及行政當局投資與發展開支計劃(PIDDA)撥款的增加,以及社會保障範疇給付金額的調升。

在修改預算後,2020年財政年度預算案中的澳門特別行政區一般綜合預算的收入總額將由1,226億9千7百萬下調至1,118億2千6百萬,其開支總額將由1,006億8千9百萬調升至1,109億9千7百萬。行政當局投資與發展開支計劃(PIDDA)的預算,將由119億7千1百萬調升至136億2千2百萬,增加16億5千1百萬。一般綜合預算結餘金額修改為$8億2千9百萬;特定機構彙總預算的收入總額修改為185億4千8百萬,其開支總額修改為162億7千萬,其營運損益淨值修改為22億7千7百萬,特定機構彙總投資預算的開支總額亦修改為3億1千9百萬。

截至2020年2月底,特區財政儲備的資本金額已達到5,776億元,其中,基本儲備為1,444億元,超額儲備為4,332億元,整體財政儲備狀況良好。

其他措施

為紓緩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對本地企業和居民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法案建議在《2020年財政年度預算案》原有稅務優惠的基礎上,加推以下多項特別稅務優惠措施:

1、豁免在酒店及同類場所、健身室、桑拿浴室、按摩院及卡拉OK等與旅遊服務行業相關場所消費的旅遊稅,豁免期由2020年4月1日起,為期6個月;

2、扣減所得補充稅納稅人2019年度所得補充稅應繳稅額,上限為$30萬;

3、將現行《職業稅規章》所指的固定年度扣減百分比由25%調升至30%;

4、調升退還2018年度職業稅稅款的百分比及上限,由60%調升至70%,上限由原來$14,000元調升至$20,000;

5、豁免業權人為澳門居民的居住用途的不動產2019年度的房屋稅;

6、除$3,500稅額的固定扣減外,再向作酒店及同類活動、寫字樓、商業及工業用途的不動產設立額外25%的房屋稅稅額扣減,法人、自然人商業企業主同樣受惠;

7、豁免2020年度執照及行政准照的發出和續期的印花稅,已經繳納的將獲退還;

8、豁免的士、貨車、客貨車、牽引車、教練車、校車、港澳跨境出租車輛及公共巴士,以及以酒店場所、旅行社及租車公司名義註冊的客運機動車輛2020年度的車輛使用牌照稅,已經繳納的將獲退還;

9、所得補充稅納稅人及職業稅第2組納稅人向在澳門或內地設立的公益團體和慈善機構,以及內地縣級或以上政府及其部門等國家機關捐贈用作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現金和物品,全數視為費用或損失,並可從可課稅收益中扣除。

不排除未來會再申請補充預算

議員對於政府一系列抗疫措施,大多表示支持,不過,議員高天賜批評,政策未能對中小企作到位支持,$3,000消費券遠水救不了近火。李偉農表示,現階段工作是抗疫,保持好澳門的元氣及旅遊招牌,為未來旅遊業復甦作好準備,又指,社文司及其他範疇司長已經為旅遊業復甦作前期準備,計劃會推出旅遊項目,延長旅遊留澳時間。待疫情穩定後,透過消費券加強內需,達到透過保中小企、保障居民就業、達至穩定社會。另「中小企業援助計劃」自2月1日至3月24日,共收到3,170宗申請,已完成評審有1,765宗。

李偉農多次重申,疫情每日變化,未知到還會遇到多少風險和考驗,不排除未來按照疫情變化而考慮推出其他推動內需措施,以及不排除未來會再申請補充預算,並強調,公帑會審謹使用。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