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展潤指新入境措施為堵輸入性病例

應變協調中心於昨(24)日舉行例行記者會,衛生局局長李展潤表示,新的限制入境措施是為堵截一些輸入性病例,防止本澳社區爆發。他重申,在香港和台灣升學的本澳學生可回澳,但根據新措施,他們入境後須在指定地點接受醫學觀察14天。
李展潤表示,行政長官昨日召開記者會已公佈本澳新的限制入境措施,並清楚介紹了不同類別人士在入境前14日內曾去過不同地方的入境限制,他強調相關措施是為堵截一些輸入性病例,防止本澳社區爆發,讓當局有時間集中力量照顧好回澳學生及澳門居民。而香港與台灣的疫情相若,累計確診病例都超過200宗,雖近日新增的主要都是輸入性病例但也有本土病例,及有找不到傳染源頭的個案。而就措施的實施會否帶來更多壓力,他表示暫未有評估,但相信不會對臨時醫學檢查中心的工作增加壓力,而特區政府會持續為提供醫學觀察而尋找合適的酒店作好準備。他重申,在香港和台灣升學的本澳學生可回澳,但根據新措施,他們入境後須在指定地點接受醫學觀察14天。
李展潤又特別感謝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給本澳大批中成藥,作為治療患者之用。另外,就記者問及可否效法內地建立方艙醫院一事,他表示,方艙醫院是為集中安置病患的醫院而目前澳門指定酒店的用途主要是安排健康人士進行為期14天的醫學觀察,兩者的用途並不同,用方艙醫院來安置健康人士可能會增加交叉感染的風險。
確診患者治療方案
關於確診患者治療方案,仁伯爵綜合醫院醫務主任羅奕龍表示,澳門目前選用已上市的治療艾滋病藥物,蛋白酶抑制劑 Kaletra「快利佳」,以及干擾素;該治療方案是參照國家衛健委發佈的診療方案,以及與內地和香港專家討論後採用。因為體外試驗顯示這種藥物對病毒有抑制作用,而澳門早前10位病人經治療後臨床症狀改善快,沒有重症或死亡個案,獲得不錯的效果。他表示,目前有數個具前景的治療藥物和方案,但要證明藥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需要進行大規模的隨機對照臨床研究,當中涉及數百、甚至上千病例。醫院會密接切留意最新藥物研究結果,不斷優化本澳的治療方案,不排除使用任何有效藥物,包括中醫藥治療。關於檢測結果假陰性的疑問,他又表示,任何檢測手段都有其局限性,最重要的是醫生會根據病人的流行病學史和臨床症狀作綜合判斷,有懷疑者會反覆測試,正如第25例患者首兩次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但當局早已將其列為高危人士,加上症狀持續,不能掉以輕心,最後進行第三次檢測而確診。另外,他亦指,已留意到有不同的報導指康復期的患者身體會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包括影響味覺或嗅覺,但他相信現時最大的後遺症仍是呼吸系統。
第25例病例流行病學調查
傳染病防制暨疾病監測部梁亦好報告了新增的第25例病例的流行病學調查。患者為41歲男性,印尼外僱,於澳門航空任職機師,為早前確診的本澳第14例患者的丈夫及第17例患者的父親,住在氹仔太子花城第三座。三人於3月17日乘坐國泰航空CX718(坐位47D、E及F)由印尼雅加達至香港,乘金巴經港珠澳大橋口岸入境時,妻子因發熱直接由救護車送往仁伯爵綜合醫院,患者和兒子沒有發熱或任何不適被安排進行醫學觀察。18日其妻子確診,患者與兒子被列為密切接觸者,患者兒子於19日確診;而患者則於18日下午出現發熱病徴,被送往仁伯爵綜合醫院特急接受檢測,其首兩次檢測結果為陰性,故被安排於路環高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醫學觀察,因症狀持續,故於23日安排患者進行第三次檢測,於今確診,現已入住仁伯爵綜合醫院隔離病房住院治療,情況良好。梁亦好強調,患者與其兒子在採取家居觀察期間並未與社區發生接觸;而目前亦未收到任何澳門居民報稱,曾與乘坐該班航班同一航班,並再次呼籲任何曾乘搭該航班的澳門居民,應盡快與協調中心聯絡。而在患者與兒子搭乘的士由港珠澳大橋回到氹仔住所期間,患者與兒子及的士司機均有佩戴口罩,車窗亦有開啓;衛生局已聯絡到該名司機,並將其列為一般接觸者;衛生局並已把航班的相關資料通知香港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