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第二波經濟援助 賀:做生意有風險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當局推出多項經濟措施幫助市民、中小企業渡過難關,唯內地疫情稍緩,卻又全球大流行,不少市民憂心疫情遙遙無期,希望政府能有第二波經濟緩助措施。但社會上亦有聲音指中小企過分依賴政府。

賀一誠以自身為例,「我都係商人出身,若做生意有政府兜底,就不是做生意,連國企都不如,國企都要向政府交稅啦。」希望社會理解,中小企最重要的資金,都已可與銀行溝通貸款,亦有60萬八年歸還免息工商業發展基金。他直言暫時不會再加強支援中小企,形容做生意肯定有風險。

至於當局推出的3,000元電子消費券,賀一誠指,最近幾日市民十分踴躍參與登記。對於「有好多人話點解唔將3,000蚊直接加入現金分享?」,他回應指,將3,000元加入現金分享對政府來說真的很簡單,但消費券的作用最主要希望穩住小企業和相關員工就業,待疫情過後,會盡快要求中央重開自由行,相信很多內地旅客願意來澳,只要重開自由行,好多人即刻會來澳。

賀一誠又指,關於特區政府的經濟緩助措施,體會到疫情對各行各業都有很大影響,直言全世界服務業都收到影響,不是只有澳門好或者不好,疫情已銳減遊客數量。特區政府在疫情最高峰時,已開始研究經濟措施,所頒布的措施是對澳門社會影響進行。

他強調本澳經濟一定可承受,因為過去20年的儲備,一定可克服困難,今年400億元的赤字是因為加大基建、醫療開支所致,只不過是暫時性的。下半年明朗後,援助措施會減少,只投放在基建,政府有能力應付經濟下滑,請大家放心。

至於疫情對於失業率的估算,賀一誠坦承失業率肯定會增高,勞工局已盡量協助有關人士尋找工作,希望大家平衡心態,「可能有人會諗,點解我以前搵咁多,宜家少咁多,但搵返以前個數(薪金)可能冇人請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