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洲坊會促加強燃油產品及鮮活食品的價格監管

現時本澳新建高層大廈必須按法例要求使用中央燃料系統,青洲坊會認為,有不少大廈入伙時建築商已委託個別燃料供應商提供中央石油氣服務,變相剝奪了業主的選擇權。另一方面中央石油氣的確較罐裝石油氣貴,用戶對於氣錶的準確度、石油氣濃度等難以掌握,即使用戶捨棄使用中央石油氣而選擇使用電力,亦需繳交最低消費,加上燃油市場的不合理運作,多年來「加快減慢」、「加多減少」一直為人詬病,在近乎市場壟斷的情況下,居民失去了議價的空間,坊會促請將燃油產品納入公共事業,以便作更好監管,達至平抑物價。
坊會批評油品價格加快減慢
國際燃油產品近期價格下調,但澳門的燃油產品零售價只向下微調,社會批評燃油產品加快減慢情況未見有明顯改善。青洲坊會昨批評,特區政府於 2008 年 8 月 25 日已豁免燃油進口稅,期望透過減低燃油商的進口成本,促使油商降低石油產品零售價,另自 2015 年恢復石油產品進口准照制度,相應措施無助縮減進口價與零售價差距,市民未因此購買到較優惠的燃料產品,在燃油產品上,市民缺乏議價能力。 2018 年澳門石油氣進口價最低為 6 月及 7 月 $5.25/公斤,零售價分別為$ 15.34 /公斤及 $15.69 /公斤,而 2019 年石油氣進口價最低為 8 月及 9月 $4.2 /公斤,零售為$15.42 /公斤,業界減價遲緩的營運模式無疑是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

坊會又指出,現時本澳新建高層大廈必須按法例要求使用中央燃料系統,不少大廈入伙時,建築商已委託個別燃料供應商提供中央石油氣服務,變相剝奪了業主的選擇權,另一方面中央石油氣的確較罐裝石油氣高$ 1.26 至$ 1.31,但用戶對於中央石油氣的氣錶準確度、石油氣濃度、設施的恆常保養是否足夠難以掌握,即使用戶捨棄使用中央石油氣而選擇使用電力亦需要繳交最低消費。坊會批評,燃油市場的不合理運作,多年來「加快減慢」、「加多減少」一直為人詬病,在近乎市場壟斷的情況下,居民失去了議價的空間。
街市鮮活食品價格普遍比超市高
除了燃油產品,坊會反映,街市與超市之間的鮮活食品價格存在差距,在政府的三免優惠政策下(免小販牌照費、街市攤檔租金、鮮活食品檢疫費),街市的商品售價仍偏高於超市,以菜心為例,3 月 10 日街市平均價格是$ 22.8/公斤,超市平均價格是$ 18.7 /公斤,價格相差 17.98%,豬肉同樣存在此情況。
坊會促加快立法
坊會批評,目前本澳對維護消費權益方面仍缺乏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監管,導致居民消費權益受損的情況時有發生,建議加快《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立法工作,讓民生必需品及食品,如石油產品、鮮活食品的價格資訊更加透明,將其他具爭議的問題如聯合定價、壟斷等行為分開立法,考慮訂立《公平競爭法》和《反壟斷法》,透過公權力介入以更有效打擊不正當競爭行為, 讓社會更好掌握行業進口、批發、零售各個環節的價格組成情況,以保障消費者權益方面的空白。同時促請政府加強鮮活食品零售市場的監管與巡查,打擊不良商家借機哄抬物價,理順鮮活食品從進口、批發分銷、零售各個環節。長遠而言,應盡快完成修法工作,《公共街市管理制度法》及《小販管理制度法》的立法工作,消除街市牌照「世襲」制不合理的現象,杜絕「租上租」的違法行為,推動街市全面使用十進制,並透過加強街市內部的競爭力,從而達到平抑物價的效果。
坊會又建議,把石油燃料納入公共事業、監管中央石油氣收費按現時的法例,更好監管本澳的燃油市場,制定合理利潤機制,規範中央石油氣的濃度標準、制定服務的各項收費標準,設定收費上限,以免自立明目收取各種費用,防止市場出現壟斷、聯合訂價等行為,讓民生必需品供應量及價格穩定,居民的權益得到應有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