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展潤:入境措施絕無歧視成分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本澳更是在短短四日時間有七例輸入確診病例,特區政府為嚴防病毒輸入,危及本澳居民健康,指定制定一系列入境政策,包括從昨日零時起,禁止所有外地僱員身份認別證持有者進入澳門,但擁有中國內地、香港特別行政區和台灣地區居民身份的外地僱員身份認別證持有者除外。有葡籍記者質疑相關入境政策涉及歧視成份,衛生局局長李展潤回應,優先為澳門人服務是政府責任,強調政府因疫情制定拒入境措施中絕無歧視成分。

制定拒入境措施絕無歧視成分
在昨日應變協調中心每日例行記者會上,有葡文記者問及,當局前日臨時公布非中國籍外僱禁止入境澳門的政策,沒有預留足夠時間給外籍外僱趕回本澳,又質疑廣東省近日疫情數據,直言廣東省過千例確診亦不禁止內地外僱入境,相反部分東南亞部分國家僅數百名確診,認為政府制定入境政策時涉及歧視。
李展潤回應表示,因近4天新增7宗病例,過半患者是外僱及其相關人士,故政府自3月19日零時起,禁止所有外地僱員身份認別證持有者進入澳門特別行政區,但擁有中國內地、香港特別行政區和台灣地區居民身份的外地僱員身份認別證持有者除外。
李展潤強調,受疫情影響,世界各國或地區均會採取禁止外國人進入的措施,因各國或地區都有責任保障本地居民,若不能優先考慮本地居民,會對本地居民構成不公及損害;故新措施絕無歧視成分,主要是國內公佈之數據可信,而因應相關外僱出發地國家(東南亞)雖病例不多,但當地可能有不少隱藏病例,而近日本澳出現多宗輸入性個案(四日有四名外僱或隨行家屬確診),則可反映當地疫情應相當嚴重;且預計未來一兩個月,還有大量澳門學生會從外地回澳,當局仍要以保障本澳居民的健康為最重要的目標。
不排除有更嚴厲限制措施
被問到如果將來再有內地或港、台外僱確診,會否禁止這些地方的外僱入境,李展潤表示,本澳的入境和防疫措施,會因應疫情變化而不斷調整,不排除未來會採取更嚴格的防制措施;他其後指,一些來自高發地區的外國外僱,由於政府不清楚當地疫情狀況,亦無法對他們提供保護。
亦有葡文記者指外籍外僱為本澳經濟作出貢獻,要求政府給予外僱與居民同等社會福利。李展潤回應表示,相信本地居民不會同意政府對本地居民和外僱一視同仁地照顧,又指居民和外僱持的證件不同,在本澳享有的待遇如現金分享、醫療券亦有不同,重申有關限制入境政策不是歧視,是身份不同待遇不同。
李展潤又強調,現時並不能排除社區爆發的可能,政府會盡最大能力保障市民的生命安全,本澳防疫工作有賴全社會配合才能更有效執行相關措施,冀市民為己為人,盡己責任,配合衛生當局的工作。
醫學檢查涵蓋所有口岸
針對近日確診病例大部分經港珠澳大橋口岸入境,當局會否要求經該口岸入境人士接受6—8小時醫學檢查?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協調員梁亦好回應表示,當局已對入境口岸健康申報所需填寫資料作出調整,從而識別入境人士是否從中國以外的地方入境澳門,而個人健康聲明申報也會馬上進行調整。她解釋,現時在口岸的檢疫分為兩部分,即醫學檢查和醫學觀察。對一些入境前14日曾到過中國高發地區的人士,或是多次不正常往返珠澳的澳門居民,會採取醫學檢查,目前在澳門所有口岸都實施此措施,需要接受醫學檢查的人士會被轉送到綜藝舘或氹仔碼頭作醫學檢查。
至於到過中國以外的國家和地區的人士,則要作醫學觀察。醫學檢查和醫學觀察是根據疾病傳播的風險而定,即早前湖北省是高風險傳播地區,故當時來自湖北的居民或曾到過湖北的澳門居民入境時,都要出示無感染新冠肺炎的健康證明。現在疫情在中國以外的國家和地區爆發,故對從中國以外的國家和地區回澳人士採取高規格的醫學檢測、採取14日醫學觀察,而中國内地疫情開始放緩,則採取醫學檢查。
她亦提醒市民,現時衛生局仍會派員收集早期家居隔離人士的檢測樣本,但期間,衛生局人員只會在白天收集樣本,兩人同行並穿著衛生局制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