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應該多推措施促進內需經濟

政府為振興本地消費推出的 3,000元電子消費卡將於3月18日至 4月8日接受登記,4月14日至4月30日領取,使用期為期 3個月,由 5月1日至 7月31日。隨著電子消費券的推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意味著政府從提升內需著手恢復本澳疫後的經濟建設開始了。
本澳經濟一直是一個微型經濟體,對於外圍經濟的依賴性是十分高的,然而在當前疫情的影響下,環球經濟狀況將會有很大的機會陷入一個低谷,儘管當前沒有任何證據顯示全球經濟有機會陷入衰退,但是相信這個全球的經濟低谷將會維持一段不短的時間,為此,特區政府還是應該做好應對準備。
面對這樣的一種環球經濟背景,期待依靠外圍經濟帶動本澳疫後經濟建設的快速恢復是困難的,所以,著力提升本澳的內需經濟才是重要的手段。然而,單靠發放消費券是否就能達致推動內需經濟提升,答案是不肯定的。首先,整個消費券具有時效性;其次,消費券的效果還是有待總結,所以,整個政策推動的效果是需要事後的評估。
此外,除了發放消費券推動內需經濟外,另外還有甚麼具體的政策措施可以促進內需經濟,政府似乎還沒有太多的方向指引,無可否認,政府在推出政策時需要一步一腳印,根據實際情況作出部署,但是在特殊情況下,政府應該大膽做出具前瞻性的政策部署,至少讓社會看到方向。所以,建議政府可提前做好各項恢復疫後經濟的研究及各項可行的政策措施,尤其是在提升內需經濟方面要多思考、多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