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標準比國家規格更嚴格 患者平均住院28天 較國內多2倍

仁伯爵綜合醫院醫務主任羅奕龍表示,相對國家新冠病毒肺炎診療方案,澳門採取更嚴格的措施。除符合診療方案的康復出院和解除隔離標準外,澳門患者平均住院日數28天,較全國出院患者的平均住院日9天,長兩倍以上。出院後安排在位於高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的高標準隔離病房,並每5至7天進行鼻咽部和糞便的核酸檢測一次。

羅奕龍指,根據國家衛健委制定的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第七版),有關患者是要符合四條標準才可出院,包括體溫恢復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狀明顯好轉、肺部影像學顯示急性滲出性病變明顯改善、以及連續兩次痰或鼻咽拭子等呼吸道標本核酸檢測陰性(採樣時間至少間隔24小時)。

此外,根據國家診療方案和全球各地的情況,糞便病毒核酸陰性並不作為康復出院或解除隔離的標準,而康復期糞便病毒核酸陽性並不代表有活病毒和具傳染性。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會定期為病人進行糞便核酸檢測,糞便病毒核酸持續陰性才會讓病人重返社區。

羅奕龍又指,而有關在路環高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是需要隔離多久,是要視乎每個個案標測結果而綜合評定,而並不一定是14日。

應變協調中心強調,本澳對疫情的圍堵政策獲得成功,政府不會掉以輕心,會繼續嚴格做好防範措施,務必將社區播散的風險降到最低。

疫情何時了?羅奕龍:「今日唔知聽日事」

就有香港專家指出疫情不會完結,直至幾年後研發出疫苗才會受控,並表示疫苗或「有錢都買唔到」。傳染病防制暨疾病監測部協調員梁亦好指過去各地專家對疫情發現有不同推測,但隨著疫情蔓延至全球,情況又可能會出現改變;所以現時無人敢肯定疫情會否到年底就會結束。

羅奕龍則回應表示,由疫症早期階段開始,防疫重點由湖北開始,但現時國外不斷出現肺炎病例,他坦言「疫情無法控制,今日唔知聽日事」,所以會視乎最新數據從而調控防疫政策,會審時度勢根據本澳實際情況調整措施。

至於疫苗由哪間機構研發成功暫時未知,所以現時未能進行預採購,現時澳門當局已不斷留意最新資訊,若出現有效對抗新冠肺炎藥物,會及早進行籌備及採購。

武漢回澳人員未現肺炎相關症狀

至於57名由武漢回澳的人員身體狀況,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協調員余兆安表示,有關人員身體健康狀況良好,未有發現個案,亦未發現有關肺炎相關症狀,暫時沒有特別情況。周(8)日報告的兩個咳嗽病人情況持續改善,間中有一兩聲咳嗽,無其它新增症狀。昨(9)日早上一個患有糖尿病觀察者要求測血糖,血糖測定結果為5.9g/dl,已叮囑其繼續按醫生處方服藥及加強觀察。而從武漢回澳的人員中有7名慢性病者,分別2名有血壓高和糖尿病,均為女性,年齡分別是75及56歲;2名患血壓高,均為男性,年齡分別是57及48歲;1名患心臟病,男性,77歲;1名患甲狀腺功能低下,女性,48歲以及1名患哮喘的兒童,女性,11歲。以上除甲狀腺病者在私人診所就診外,其餘人士均在衛生中心或仁伯爵綜合醫院專科跟進,全部繼續服用藥物。現時患甲狀腺功能低下的病人在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的治療將由駐中心醫生跟進治療;患哮喘的11歲女童有咳嗽,經醫生觀察後發現該名病人沒有發熱,疾病狀況與哮喘脗合,服藥後情況好轉。

另外截至昨日有8個家團送物資到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物資當中有食物,余兆安更正,隔離人士不是14日才可接收物資一次,重申隔離人士親屬有需要可以每日送一次物資,但物資內不可有食物。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