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民意]受訪居民每日花2.4小時了解疫情發展

澳門民意調查研究學會持續對疫情進行民意調查,前三期分別探討了居民對政府的防疫工作及資訊發放的評價、居民的抗疫信心、居民在疫情期間的情緒及心態、居民的防疫意識及防疫行為等內容,本期繼續介紹3236位澳門居民在本次疫情中的相關資訊接收渠道,他們對資訊的需求以及對相關資訊的真實性評價。調查發現,受訪居民對疫情的關注程度高,每日平均花2.4小時了解相關資訊,超過九成受訪居民表示關注相關資訊(92.2%頗為或非常關注)。
社交媒體(Facebook:98.2%,微信:92.5%)、新聞發佈直播(75.1%)及電視(66.5%)為居民了解本次疫情信息的最主要渠道,84.5%受訪居民關注(非常關注+頗為關注)社交媒體上有關新冠肺炎的資訊,體現居民對疫情了解的即時性需求。
疫情資訊關注存即時性需求 部分主動二次傳播資訊
除了接收或瀏覽社交媒體上的資訊外,居民亦有透過微信或Facebook主動作二度傳播分享或表達心情和意見,包括與他人討論/轉發/回覆/評論等行為(微信:55.2%受訪居民與朋友討論相關資訊、49.8%分享至群組、28.4%分享至朋友圈,Facebook:44.9%點讚或表達其他心情、32.6%分享/轉載、17.4%評論/回覆等)。
三成半受訪居民感覺曾接觸的疫情資訊較多為假(絕大部分是假:0.6%、頗多假的:6.0%、一半一半:28.8%),少部分未能判斷(8.6%),年長者接觸到疫情資訊絕大部分/頗多假的比率較高(45-55歲:9.3%,55歲或以上:11.9%)。


大多數居民對微信疫情資訊真實性存疑
近半受訪居民經常透過微信了解疫情(46.9%整天不停或經常使用微信了解),但大多數居民對微信的疫情資訊半信半疑或不信(81.5%),只有不足一成半的居民表示頗為或非常相信(13.2%)。
結果顯示部分居民感覺較常接觸到假資訊,大多數居民對微信疫情資訊的真實性存疑,信任度有待提高。

綜合以上結果可知:
- 居民對疫情資訊關注存即時性需求,透過社交媒體獲取資訊比率高。一方面,政府應繼續保持新聞發佈直播,方便居民即時獲取資訊;另一方面,社交媒體已成為居民瀏覽疫情資訊並進行討論及傳播的重要平台,政府應善加利用Facebook專頁、微信公眾號、社交媒體群組等傳播渠道,以便為居民提供精準、及時的疫情資訊。
- 部分居民感較常接觸到假資訊。網絡上資訊真假混雜,居民遇到有疑惑的訊息時,可以從官方媒體渠道查驗及獲取資訊,而對其他資訊來源需保持警惕。此外,年長者常接觸到假資訊的比率較高,居民應需要更多關懷身邊的年長者,以免受騙或助長假訊息的傳播。
- 居民透過微信了解疫情資訊的比率高,但大多數居民對微信疫情資訊真實性存疑。本澳居民微信使用率高,政府可多注重疫情資訊在微信端的發佈,增強官方訊息的影響力,並及時闢謠,減少虛假訊息的傳播。
本調查為澳門民意調查研究學會透過網絡方式發起的一項公益性網絡問卷調查——「澳門居民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意見調查」,並由易研信息科技提供技術支持,希望了解本澳居民的防疫行為和心態,以及對特區政府應對疫情的表現評價等,為澳門各界抗疫提供參考數據。
本網絡問卷調查透過滾動式民調的方法持續進行,以階段式了解居民在不同時期的情況(第一階段:2月6日晚上10:00至2月8日凌晨止,整體報告:2月6日晚上10:00至2月14日中午12:00)。整體樣本數共3,236名懂中文或英文的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