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發現 :幾乎全部受訪市民響應政府防疫呼籲

澳門民意調查研究學會的一項民意調查發現,幾乎絕大部分的受訪市民響應政府呼籲的各項防疫行為,包括減少外出、出門戴口罩、平時多洗手,顯示居民的防疫意識強,另一方面亦反映政府宣傳防疫衛生訊息的效果良好。調查同時發現受訪者的「第三人效果」明顯,大多數人都傾向於高估疫情對他人的影響,而擔心自己、家人、其他居民受感染的居民,其負面情緒出現得較頻繁,去超市排隊買東西的「不理性購物」行為亦較其他人群多。
調查顯示,對於政府呼籲的各項防疫行為,大部分居民都有進行,包括:幾乎全部於外出時或在有人的地方戴口罩(96.5%);比平時多洗手(91.5%)、多清潔消毒家居或工作場所(76.7%);全部取消或部分取消團體活動或聚會(97.5%);減少出街(92.7%);除少數因工作需要或個人需要外出外,大部分居民過去兩周已連續多天留在家中(61.4%)。此外,大部分受訪居民均表示沒有因擔心疫情惡化而去超市排隊購物(57.6%)。以上結果一方面顯示居民的防疫意識強,另一方面亦反映政府宣傳防疫衛生訊息的效果良好,有效推動居民進行防疫行為。


調查顯示,受訪居民對受感染仍抱有較大憂慮,擔心自己/家人/其他居民會感染新冠肺炎的比率均較高(自己:58.2%,家人:72.9%,其他居民:82.9%)。不同個人特徵的受訪居民擔心其他居民受感染的比率均高於擔心自己及家人的比率,一方面或因受訪者對自己的防疫能力較有信心,另一方面或因「第三人效果」,大多數人都傾向於高估疫情對他人的影響。

調查同時發現,相比其他人群,擔心自己、家人、其他居民受感染的居民:「戴口罩」、「洗手」、「清潔消毒家居/工作場所」、「取消團體活動/聚會」等防疫行為進行更頻繁,更少出街,每日關注疫情的時長更長;此外,他們負面情緒出現得較頻繁,去超市排隊買東西的「不理性購物」行為亦較其他人群多。

調查者表示,綜合以上結果可知,部分居民過於擔憂受感染,從而出現「不理性購物」的行為,易引起人群聚集,不利於疫情應對。政府在疫情期間,可適時發佈相關物資的資訊,讓居民清楚本澳物資儲備充足,無需搶購。
另外,調查發現,調查期間居民防疫意識強,防疫行為實施較好,政府呼籲的各項防疫行為大部分都有進行。調查者認為,目前本澳已連續多日無新增新冠肺炎患者,部分居民防疫意識或有所鬆懈,但疫情風險依然存在,居民仍需保持警惕,持續進行防疫行為。調查者建議,政府亦應繼續發揮防疫資訊宣傳的良好作用,呼籲居民保持防疫意識,減少不必要的人群聚集,以免一念大意、前功盡棄。
有關調查為澳門民意調查研究學會透過網絡方式發起的一項公益性網絡問卷調查——「澳門居民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意見調查」,並由易研信息科技提供技術支持,希望了解本澳居民的防疫行為和心態,以及對特區政府應對疫情的表現評價等,為澳門各界抗疫提供參考數據。該網絡問卷調查透過滾動式民調的方法持續進行,以階段式了解居民在不同時期的情況,(第一階段:2月6日晚上10:00至2月8日凌晨止,整體報告:2月6日晚上10:00至2月14日中午12:00)整體樣本數共3,236名懂中文或英文的居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