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調指近九成受訪者滿意政府抗疫表現

本澳一項民意調查結果顯示,九成受訪澳門居民滿意特區政府此次疫情的應對表現,最認同「供應口罩」措施,對疫情的未來發展持樂觀態度;此外,受訪居民防疫意識強,對政府發放的資訊關注度高,擔心自己/家人/其他居民會感染新冠肺炎的比率高。
該民意調查由澳門民意調查研究學會透過網路方式發起,主要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為了解本澳居民的防疫行為和心態,以及對特區政府應對疫情的表現評價,希望調查結果為澳門各界抗疫提供參考數據。是次網絡問卷調查針對本澳居民,調查由2020年2月6日晚上十點開始,分開不同的階段,本報告所採納的數據由2月6日至2月8日凌晨止,樣本數為1,926名懂中文的居民。
負責執行該公益性調查的澳門民意調查研究學會理事長馮斯敏表示,這次調查通過手機新媒體等方式,居民參與度高,從結果看,整體上,居民對政府的防疫措施有信心,尤其是保障口罩供應的措施,猶如一支定海神針,令整個社會保持一種有條不紊、積極應對的狀態。同時,結果顯示政府的宣傳防疫衛生訊息具成效,政府的防疫工作受到肯定,雖然部分受訪居民對受感染仍有較大憂慮,但總體對本澳能順利控制疫情有信心。第一階段的主要調查結果如下:
一、居民滿意政府防疫應對表現且對疫控有信心
89.0%受訪居民對特區政府應對疫情的整體表現表示滿意,認為政府做得最好的方面為「供應口罩」(88.4%),其次為 「賭場停業」 (76.5%)及「反應迅速」(75.7%),較少受訪居民擔心買不到口罩(擔心:23.6%,不擔心:75.7%)。結果亦顯示,受訪居民對政府發佈的相關資訊關注度高(85.5%每次都留意或經常留意),幾乎全部表示政府發放的疫情或應對措施資訊有幫助(97.7%)。可見此次政府的防疫工作受到絕大部分居民的肯定。

受訪居民對疫情的未來發展持樂觀態度,過半受訪居民認為一個月之後疫情將有所緩和(55.9%表示到時將有點或已經緩和),超過八成半對本澳能控制疫情持有信心(86.6%表示非常/頗有/有些信心),有信心的主要原因為「政府防疫措施合理」(53.6%)及「相信政府/特首」(26.1%),可見信心主要源自政府的抗疫工作措施及對政府和特首的信任。居民、社會及政府齊心抗疫,令受訪居民較多對疫情的未來發展持樂觀態度,不同個人特徵的居民均大部分對本澳控制疫情持有信心,高齡居民對疫情的未來發展更為樂觀。

二、居民防疫意識強,高度關注疫情資訊
對於政府呼籲的各項防疫行為,受訪居民大部分都有進行,包括:幾乎全部於外出時或在有人的地方戴口罩(96.7%);較多相比平時多洗手(91.7%)、多清潔消毒家居或工作場所(76.8%);除了因工作需要外出外,其餘大部分過去兩周已連續多天留在家中(61.5%);全部取消(86.6%)或部分取消(11.1%)團體活動或聚會。此外,結果顯示大部分受訪居民表示沒有因擔心疫情惡化而去超市排隊購物(58.0%),但仍有部分受訪居民有時會因擔心而去購買(37.9%)。以上結果一方面顯示居民的防疫意識強,另一方面亦反映政府宣傳防疫衛生訊息的效果良好,有效推動居民進行防疫行為。

受訪居民對事件的關注度高,超過九成受訪居民表示關注相關資訊(93.1%頗為或非常關注),每日平均花2.5小時了解相關資訊。對於社交媒體有關新冠肺炎的資訊,八成半受訪居民表示頗為或非常關注(84.6%)。了解相關資訊的渠道方面,社交媒體(Facebook:97.9%、微信:94.3%)及新聞發佈直播(76.2%)為居民了解本次疫情信息的最主要渠道,體現居民對該事件了解的即時性需求。此外,除了接收或瀏覽社交媒體上的資訊外,居民亦有透過微信或Facebook主動作二度傳播分享,包括與他人討論/轉發/回覆/評論等行為。

三、年長者外出較多,需更多關懷及提醒,以提高其警戒性
受訪居民擔心自己(57.6%)、家人(72.8%)、其他居民(83.1%)會感染新冠肺炎的比率均較高,可見較多受訪居民對感染有所憂慮。不同個人特徵的受訪居民擔心其他居民受感染的比率均高於擔心自己及家人的比率,一方面或因受訪者對自己的防疫能力抱有信心,另一方面或因「第三人效果」,大多數人都傾向於高估疫情對他人的影響。

進一步分析的結果顯示,年長者每天因個人選擇而外出的比率相對較高(24.0%),且較其他年齡人群相對不擔心自己、家人或其他居民受感染,對疫情控制較為樂觀,顯示年長者防疫警戒性相對其他人群較低。因此,需要更多關懷身邊的年長者,多提醒進行防疫行為以提高其警戒性。

四、對受感染有較大憂慮,因疫情較常出現「難過」、「焦慮」感受
另外,調查亦關注受訪居民的心理感受,結果顯示,因最近的疫情消息,受訪居民較常出現「難過」、「焦慮」的心情,年輕、學生及沒有工作的居民更趨向有負面情緒。進一步分析的結果顯示,擔心受感染者每日關注疫情資訊的時間更長,防疫意識較其他居民強,戴口罩、洗手、清潔消毒家居、取消團體活動或聚會等行為頻率更高,但同時亦更易產生「難過」、「焦慮」、「恐慌」等負面情緒,且對疫情未來發展越較悲觀。以上的結果可見,雖然居民對疫情必需時刻保持警惕,但過度焦慮及恐慌,或會影響居民的心理健康及日常生活,因此,居民應在防疫的同時,注意保持良好及積極的心態。

* * * * * *
附:關於本調查
本調查透過網絡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2月6日22:00至2月8日00:00期間成功收集了1,926名澳門居民的調查資料,本研究之統計分析結果只代表受訪居民的意見,僅供參考,並不表示可推論至全澳居民。
本新聞稿可於以下鏈接 https://ecloud.ersinfotech.com/s/eFCXxD7YoWiLYdm
或透過掃描二維碼取得:

如有查詢,歡迎電郵至 macaupoll@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