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放寬疫苗監管限制 衛生局﹕疫苗非為業界從中獲利

衛生局去年揭發多間私營醫療機構有違規疫苗個案
衛生局去年揭發多宗私家診所涉嫌違規疫苗個案,1月至10月封存了300多支違規疫苗,是近5年來之最,違規個案既有診所儲存大量疫苗,當中更有來源不明或過期疫苗。對有意見提出希望放寬私營醫療機構(診所)存放疫苗的規範,以方便市民。衛生局局長李展潤指出,疫苗存放不當會影響其功效,規管不當亦會影響市民的信心,甚至帶來「反疫苗」的社會情緒。他更直斥「疫苗不是予業界是否能從中獲利的考慮」,衛生局更關注是疫苗對公共健康的保障。
議員建議容許私營診所存放疫苗
在本澳現行的防疫接種計劃內,已包括預防13種疾病的疫苗,比鄰近地區多。此外,專用於防疫接種計劃內的疫苗幾乎只有衛生部門採購和供應,其他並非專用的疫苗,如預防子宮頸癌、乙型肝炎疫苗,則可在私人醫療機構接種,有7間藥房可提供疫苗購買。議員宋碧琪昨日在立法會口頭質詢大會中反映,市民若需要到私家診所注射疫苗必需自行訂購,由於運送風險由市民自負,造成不少市民選擇到衛生局注射疫苗,加大了公營醫療壓力,建議完善及檢討私營醫療機構存放疫苗的規範,讓私營醫療機構可以存放疫苗,方便市民選擇到私營醫療機構注射疫苗。
去年本澳的疫苗違規個案是近5年來之最,李展潤指,去年市面共出售了48,000多劑疫苗,以乙型肝炎、子宮頸癌及帶狀皰疹疫苗等衛生局疫苗接種計劃以外的疫苗為主,大部分是為滿足內地人的需求。他強調,疫苗存放不當除了增加感染相關傳染病的風險、導致嚴重併發症甚至死亡的後果外,當人群失去了疫苗保護效應後,有可能對公共衛生體系構成嚴重威脅,並使本澳的免疫屏障受到破壞,增加本澳爆發傳染病的風險;規管不當亦會影響市民的信心,甚至帶來「反疫苗」的社會情緒,必需嚴格規範。李展潤更認為,疫苗不是予業界是否能從中獲利的考慮,重要是關注疫苗對公共健康的保障。他以本澳的流感疫苗接種率較高,起到防護網為例,帶出疫苗能夠起到有效的傳染病防控作用功能。
李展潤重申,目前醫生負責處方疫苗,藥房藥劑師負責審查處方、保管、調配及供應疫苗,這個分開管理疫苗的做法是一直以來行之有效的制度,有利政府的監管工作,確保疫苗安全有效,並會繼續推行醫藥分家制度。衛生局會繼續以較高的標準來監管市場上的疫苗供應和儲存,保障居民健康。
議員建議對私營醫療機構提供部份租金資助
另議員陳亦立反映,本澳私營醫療機構存在經營困難的狀況,有新入行醫生月薪僅10,000元,造成公營醫療一力獨大,建議參照教師直津方式,向成立5年的私營醫療機構提供部份租金資助,鼓勵更多醫療專業人士在不同崗位上服務市民。但對於資助問題,其他議員存在不同見解,議員宋碧琪、林玉鳯認為,協助提升技能、優化現有醫療政策,而不是著眼業界可從中分得多少。
實際平均每月收取多於1萬元的佔總參與人數約5成
在促進本澳私營醫療發展方面,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回應﹕特區政府除持續透過加強技術支援、財務資助和購買服務等不同措施,支援私營醫療單位為居民提供不同類型的醫療服務外,更連續推行了10年醫療補貼計劃,以扶持私家醫生的經營。近3年特區政府每年投放超過4億元預算,衛生局亦持續優化申請醫療執照的手續程序,支持和協助醫生投身私人醫療市場,而過去3年累計的衛生護理服務場所及衛生專業人員數目均有所上升。按照過往已完結的年度醫療補貼計劃所結算金額,以及參與單位的醫療人員數目計算,2015年至2017年年度平均每期每人分別收取20.2萬元、20.5萬元、21.2萬元。2018年年度計劃至2019年11月,按已結算的醫療券金額計算,平均每位參與計劃的醫療人員收取金額約23萬元;對比2015至2017年已完結的醫療券年度數據,該3個醫療券年度平均每人每期收取的金額從20.2萬元上升至21.2萬元,顯示參與計劃的醫療人員收入有增長趨勢。
她又認為,按照醫療券結算系統的資料顯示,實際平均每月收取多於10,000元的佔總參與人數約5成。無論如何,醫療補貼計劃只是一項扶持私家醫生經營的補充措施,執業醫療人員的總收入尚未計算其他收入。而醫療人員亦有權自行選擇是否參加醫療補貼計劃,為本澳居民提供醫療服務。特區政府將繼續透過完善衛生體制、持續培訓發展等措施,推動政府與非政府醫療體系的並行發展。